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素不相识

素不相识

素:向来,平素。向来不认识。陆瑁(?-239年),字子璋,吴郡吴县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)人,陆逊之弟,仕吴官至选曹尚书。陆瑁为人很讲义气。陈融、濮阳逸、蒋纂、袁迪等人志向远大而家境贫寒。陆瑁和他们关系亲密,有好吃的东西,不管多少,总是共同分享。同郡人徐原,移居会稽,和陆瑁从来不认识,临死之时写遗书一封,把孩子托付给他。陆瑁亲自料理徐原的后事,并收养教育他的儿子。

【出典】:

三国志·吴书》《陆瑁传》卷57第1337页:“及同郡徐原,爰居会稽,素不相识,临死遗书,托以孤弱,瑁为起立坟墓,收导其子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李绛《奏事上怒旋激赏事》:“且臣之与承璀素不相识,又无嫌隙,只是威福太盛,立损圣明,故不敢不言也。”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24:“五姐怒道:‘我与你素不相识,今当夤夜,何故自夸财势,委生事端?’” 冰心《寄小读者》18:“船儿只管乘风破浪的一直的走,走向那素不相识的他乡。”


偏正 素,平素,向来。向来不认识。元·尚仲贤《柳毅传书》4折:“我与你~,一旦为你寄书,因而戏言,岂意遂为眷属。”韩少华《温馨的风》:“我与他,分明是~,却怎么如同面对一个历经劫难、久别重逢的友人?”△多用于写人际交往方面。→素昧平生 ↔莫逆之交 一见如故


【词语素不相识】  成语:素不相识汉语词典:素不相识

猜你喜欢

  • 扪虱剧谈

    同“扪虱而谈”。林之夏《高轩过》诗:“扪虱剧谈当世事,竟倾江左管夷吾。”

  • 铜人流泪

    同“铜仙泪”。清钱谦益《甲午春日观吴园次怀人诗卷怆然有感次韵》:“铜人流泪自何年,历历开元在眼前。”

  • 丝萝

    《古诗十九首.冉冉孤生竹》:“与君为新婚,兔丝附女萝。”菟丝、女萝均为蔓生,缠绕于草木,不易分开。后因以“丝萝”比喻结为夫妇之典。唐范摅《云溪友议》一:“不念糟糠之情,别倚丝萝之托。”元 柯丹丘《荆钗

  • 山阴道间

    同“山阴道上”。宋 张履信《柳梢青》词:“行云掩映春山。真水墨、山阴道间。”

  • 北斗喉舌

    《后汉书.李固传》:“今陛下之有尚书,犹天之有北斗也。斗为天喉舌,尚书亦为陛下喉舌。斗斟酌元气,运平四时。尚书出纳王命,赋政四海,权尊势重,责之所归。”东汉人李固,曾用北斗为天的喉舌比喻尚书为皇帝的喉

  • 汉珮

    同“汉皋佩”。宋孙光宪《临江仙》词之二:“终是有心投汉珮,低头但理秦筝。”

  • 王杨卢骆

    源见“耻居王后”。指初唐诗坛四杰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。前蜀贯休《赠杨公杜之舅》诗:“王 杨 卢 骆真何者,房 杜 萧 张更是谁。”并列 指初唐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,此四人擅长诗文,对初唐文

  • 包藏祸心

    形容某种言行的背后别有用心,其目的是加害对方。公元前541年,楚国令尹公子围出使郑国,同时迎娶郑国贵族丰氏女。郑国君臣恐楚国此来不怀好意,便在城外招待了他们。聘问仪式结束后,公子围等又要求率众入城迎娶

  • 三步回车

    同“车过腹痛”。清赵翼《经史翼宸故宅》诗:“三步回车仍腹痛,最难忘是旧承恩。”

  • 乘鸾

    南朝.梁.萧统编《文选》卷三一江淹《班婕妤诗.咏扇》:“纨扇如圆月,出自机中素。(原注:班婕妤怨诗曰:“新制齐纨素,鲜洁如霜雪。裁为合欢扇,团团似明月。”)画作秦王女,乘鸾向烟雾(原注:《列仙传》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