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纳污藏疾

纳污藏疾

左传.宣公十五年》载:楚欲伐宋,宋“告急于晋,晋侯欲救之。伯宗曰:‘不可……川泽纳污,山薮藏疾,瑾瑜匿瑕,国君含垢,天之道也。君其待之。’乃止。”杜预注:“晋侯耻不救宋,故伯宗为说小恶不损大德之喻。”后因以“纳污藏疾”比喻包容小的罪过、过失。形容宽宏大度。《资治通鉴.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》:“长孙无忌等请诛志冲。上手诏:‘五岳凌霄,四海互地,纳污藏疾,无损高深。’”


并列 比喻对错误、罪过等采取包容的态度。语本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川泽纳污,山薮藏疾,瑾瑜匿瑕,国君含垢,天之道也。”《资治通鉴·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》:“五岳陵霄,四海亘地,~,无损高深。”△用于形容包容错失、罪过。


【词语纳污藏疾】  成语:纳污藏疾汉语词典:纳污藏疾

猜你喜欢

  • 相逢尽道休官好,林下何曾见一人

    休官:谓辞去官位。林下:幽僻的环境,引申指退隐的处所。何曾:何尝,几曾。用反诘的语气表示未曾或并不。 人们会面时都说辞官回家好,可退隐在林下的并不曾见到一个人。 表示人们口头上清高,实则热衷于仕进

  • 二十四考中书

    考,考察。唐制,每年都要对各级官吏进行一次考绩。郭子仪在中书令任上长达二十四年,主持官吏考绩二十四次。后人遂以此词来称呼爵高权重、在位日久的大官。郭子仪事迹见“料敌如神”条。【出典】:《新唐书》卷13

  • 三十六行

    泛指各种行业。徐珂《清稗类钞.农商类》:“三十六行( ㄏㄤˊ háng 杭)者,种种职业也。就其分工而约计之,曰三十六行;倍之,则为七十二行;十之,则为三百六十行:皆就成数而言。俗为之一一指定分配

  • 曾几何时

    唐韩愈《东都遇春》诗:“尔来曾几时,白发忽满镜。”后以“曾几何时”谓时间过去没多久。清周亮工《书冯幼将画竹卷后》:“曾几何时,诸君子皆化为异物,而予与幼将亦皆颓然老矣。”其他 时间没过去多久。语本唐·

  • 龙骧下蜀

    《晋书.王浚传》:“武帝谋伐吴,诏浚修舟舰。”“拜浚为龙骧将军。”太康元年,“浚自发蜀,兵不血刃,功无坚城,夏口、武昌,无相支抗。于是顺流鼓棹,径造三山。”吴主孙皓遂自缚降浚。晋.王濬为龙骧将军,太康

  • 不患贫而患不安

    见〔有国有家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〕。

  • 范叔衣寒

    同“范叔寒”。清归庄《与顾宁人书》:“不忧苏季裘敝,范叔衣寒。”

  • 峻坂走丸

    同“阪上走丸”。峻坂,高而陡的山坡。宋文莹《玉壶清话》卷七:“当峻坂走丸之势,所至必顺,此若不取,后恐噬脐。”

  • 富贵草头露

    形容富贵不能长久依恃。唐代杜甫《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,兼呈李白》诗:“自是君身有仙骨,世人那得知其故!惜君只欲苦死留,富贵何如草头露?”【词语富贵草头露】  成语:富贵草头露汉语大词典:富贵草头露

  • 虱处裈

    《晋书.阮籍传》:“上欲图三公,下不失九州牧。独不见群虱之处裈中,逃乎深缝,匿乎坏絮,自以为吉宅也。行不敢离缝际,动不敢出裈裆,自以为得绳墨也。然炎丘火流,焦邑灭都,群虱处于裈中而不能出也。君子之处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