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莫须有

莫须有

比喻无罪被冤。岳飞(1103-1142年),字鹏举,宋相州汤阴(今属河南)人,出身农家。北宋末年投军,为秉义郎。建炎元年(1127年)上书高宗皇帝,反对南迁,被夺官归田。后投河北招抚司,被张所破格提拔为统制,随王彦渡河抗金,收复新乡,在太行山刺杀金将。后又随宗泽留守东京,为留守司统制。宗泽死后,随杜充南下。建炎三年(1129年)金兀术渡江南进,岳飞率兵在建康(今南京)附近阻击金兵,大挫敌军。后又在清水亭、静安等地袭击北撤金军,收复建康,升为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。宋高宗绍兴二年(1132年)岳飞受命屯兵江州,守卫长江中游。在此后七、八年间,岳飞率部多次主动出击金兵,收复多处失地,功勋卓著。至绍兴十年(1140年),岳飞所部以及由他联络的各地义军,声势盛极。7月初取得了郾城大捷,收复郑州、洛阳等地,随后又大败金兀术主力,进军朱仙镇。金兵闻风丧胆,惊呼“憾山易,憾岳家军难!”眼见收复东京已指日可待,岳飞鼓励将士乘胜杀敌,“直捣黄龙府,与诸君痛饮耳!”面对不利形势,金兀术准备放弃东京,渡河北去。但就在这时,以宋高宗、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下令岳飞班师回朝,并已先行撤去岳飞友军,使其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。岳飞虽上书力争,毫无效果。高宗、秦桧求和心切,一天之内竟下了十二道金字牌,令岳飞退兵。岳飞被迫班师。绍兴十一年夏,他受召回临安,被解除了兵权,任枢密副使。不久,奸相秦桧诬告岳飞的儿子岳云给部将张宪书信,要他逼朝廷恢复岳飞兵权。以谋反罪名,将岳飞、岳云父子下狱。岳飞含冤入狱后,大理寺丞李若朴、何彦猷,大理寺卿薛仁辅,都说岳飞无罪,监察御史万俟(mòqíxiè莫其谢)将他们全部弹劾罢官。宗正卿士愿以一家百口保释岳飞,万俟将其流放,死在建州。布衣刘允升上书为岳飞申辩冤屈,被投入大理寺狱处以死罪。凡是附和秦桧、万俟离制造岳飞冤狱的人,都分别予以不同程度的升迁。此案上报朝廷时,枢密使韩世忠愤愤不平,面问秦桧,秦桧说:“岳飞的儿子岳云给张宪的书信虽不明确,而他们谋反的事莫须有(或许有)。”韩世忠说:“莫须有’三字,怎能使天下人信服?”绍兴十一年12月29日(公元1142年1月27日),岳飞终以“莫须有”的罪名被害于临安风波亭。那时徽猷阁待制、假礼部尚书洪皓尚在金国中,立即用蜡书飞报南宋朝廷,认为使金人畏惧的只有岳飞,金人甚至称岳飞为父。金国首领们听说岳飞死了,都斟酒欢饮庆贺。岳飞被害成为千古冤案。莫须有亦称三字狱。后人对这三字的解释有“或许有”、“不必有”二种,近来又有人释为“岂不应该有”(1993年岳飞及宋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,未刊)。

【出典】:

宋史》卷365《岳飞传》11394页:“初,飞在狱,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、大理卿薛仁辅并言飞无罪,俱劾去。宗正卿士请以百口保飞,离亦劾之,窜死建州。布衣刘允升上书讼飞冤,下棘寺以死。凡傅成其狱者,皆迁转有差。狱之将上也,韩世忠不平,诣桧诘其实,桧曰:‘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,其事体莫须有。’世忠曰:‘莫须有’三字,何以服天下?时洪皓在金国中,蜡书驰奏,以为金人所畏服者惟飞,至以父呼之,诸酋闻其死,酌酒相贺。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李东阳《三字狱》:“三字狱,天下服。服不服?杀武穆。奸臣败国不畏天,区区物论真无权!” 清·孟亮揆《于忠肃墓》:“意欲岂殊三字狱,英雄遗恨总相同。” 清·李玉《清忠谱·缔姻》:“污蔑忠良驱陷阱,莫须有罪案招承。”


其他 意思是恐怕有,也许有。后用来表示无证据地捏造罪名,制造冤狱。《宋史·岳飞传》:“狱之将上也,韩世忠不平,诣桧诘其实。桧曰:‘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,其事体~。’世忠曰:‘ ~三字何以服天下。’”张贤亮《小说中国》:“以今天的时态和生理状态对未来怀着~的恐慌,我名之曰‘提前忧郁症’或‘意识形态型幻觉症’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罗织他人的罪名。


【词语莫须有】  成语:莫须有汉语词典:莫须有

猜你喜欢

  • 冻浦鱼惊

    源见“王祥卧冰”。谓孝感于物。北周庾信《周柱国大将军拓跋俭神道碑》:“温席扇枕,承颜悦膝;冻浦鱼惊,寒林笋出。”其他 孝亲之举。语本《晋书·王祥传》:“王祥字休徵,琅邪临沂人……父母有疾,衣不解带,汤

  • 一斛槟榔

    同“一斛贮槟榔”。宋陆游《蔬食》诗:“人生饥饱初何校,一斛槟榔笑汝痴。”

  • 多岐路

    同“多歧”。《儒林外史》一回:“人生南北多岐路,将相神仙,也要凡人做。”

  • 傅燮遭忌

    《后汉书》卷五十八《傅燮传》:“傅燮字南容,北地灵州人也。本字幼起,慕南容三复白珪,乃易字焉。身长八尺,有威容。少师事太尉刘宽。再举孝廉。”“后拜议郎……由是朝廷重其方格,每公卿有缺,为众议所归……权

  • 楚王神女

    源见“巫山云雨”。指相互有情的男女。唐李白《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》诗:“锦衾瑶席何寂寂,楚王神女徒盈盈。”

  • 司空见惯

    唐.孟荣《本事诗.情感》:“刘尚书禹锡罢髻州,为主客郎中、集贤殿学士。李司空(李绅)罢镇在京,慕刘名,尝邀至第中,厚设饮饌。酒酣,命妙妓歌以送之。刘于席上赋诗曰:‘䰀鬌(音wǒduǒ,发髻名)梳头宫样

  • 宁可玉碎,不做瓦全

    见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。《文明小史》37回:“我自出娘胎,从没受过这般羞辱,大丈夫~。”

  • 割华歆席

    源见“管宁割席”。形容坚持高洁的节操,断绝世俗的名利。清程先贞《和陶移居为陈幼仲作》:“坐我幼安床,割尔华歆席。”

  • 无愧衾影

    见“衾影无惭”。【词语无愧衾影】  成语:无愧衾影汉语大词典:无愧衾影

  • 湘陵妃子

    同“湘妃”。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一本三折:“似湘陵妃子,斜倚舜庙朱扉。”【词语湘陵妃子】  成语:湘陵妃子汉语大词典:湘陵妃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