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萱草忘忧

萱草忘忧

《诗.卫风.伯兮》:“焉得谖草,言树之背。”毛传:“谖草令人忘忧。背,北堂也。”陆德明释文:“谖,本又作萱。”古制,北堂为主妇居室,也是母亲居室,因以代指母亲。在北堂阶前种植萱草,象征母爱,故可忘忧。后遂用“萱草忘忧”为排解忧愁的典故。汉蔡琰《胡笳十八拍》:“对萱草兮忧不忘,弹鸣琴兮情何伤。”《初学记》卷二七引三国 魏王朗《与魏太子书》:“不遗惠书,所以慰沃,奉读欢笑,以藉饥渴。虽复萱草忘忧,皋苏释劳,无以加也。”三国 魏嵇康《养生论》:“且豆令人重,榆令人瞑,合欢蠲忿,萱草忘忧,愚智所共知也。”


主谓 萱草,多年生草木植物,供观赏。俗多以喻母子。子能慰其母,可使母以忘忧。语本《诗经·卫风·伯兮》:“焉得谖草,言树之背。”嵇康《养生论》:“合欢蠲忿,~,愚智所共知也。”△多用于儿子安慰母亲方面。


【典源】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:“焉得谖草? 言树之背。愿言思伯,使我心痗(mei)。”毛传:“谖草令人忘忧。”郑笺云:“谖,本又作萱。”《文选·嵇康〈养生论〉》:“合欢蠲忿,萱草忘忧,愚智所共知也。”

【今译】 古人认为萱草可以使人忘却忧愁烦闷,所以萱草又名忘忧草。《诗经·伯兮》是一首妇人思念远行丈夫的诗,其中写道:“哪儿去找忘忧草,为我移到盆里栽。一心只在惦念你,使我胸中愁难排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有所寄托而排遣忧愁。

【典形】 北堂萱、树萱、忘忧代萱苏、忘忧萱草、萱草忘忧。

【示例】

〔北堂萱〕 唐·骆宾王《同辛簿筒仰酬思玄上人》:“忘怀南涧藻,蠲思北堂萱。”

〔树萱〕 唐·李白 《送鲁郡刘长史》:“托阴当树李,忘忧当树萱。”

〔忘忧代萱苏〕 清·唐孙华《夏日斋中读书》:“潇洒送炎燠,忘忧代萱苏。”

〔忘忧萱草〕 宋·黄庭坚《满庭芳》:“明眼空青,忘忧萱草,翠玉闲淡梳妆。”

〔萱草忘忧〕 南朝梁·萧纲《听夜妓》:“合欢蠲忿叶,萱草忘忧条。”


【词语萱草忘忧】  成语:萱草忘忧汉语词典:萱草忘忧

猜你喜欢

  • 洗兵雨

    源见“洗兵”。指洗涤兵器之雨,表示战争结束。明高启《赠步炼师祷雨》诗:“更烦夜起把天瓢,翻作东南洗兵雨。”【典源】 《太平御览》 卷十引 《六韬》曰:“文王问散宜生:‘卜伐纣吉乎?’曰:‘不吉。’钻龟

  • 六马仰秣

    源见“伯牙鼓琴”。驾车的马都停食倾听琴声。形容乐声美妙。汉王充《论衡.率性》:“推此以论,百兽率舞,潭鱼出听,六马仰秣,不复疑矣。”主谓 秣,牲口的饲料。马停吃饲料,抬起头(听)。形容音乐美妙动听。语

  • 晋君听琴

    《韩非子.十过》:春秋时,卫灵公携乐官师涓访晋,晋平公欲闻新声而使师涓鼓琴。未终曲,晋乐师旷阻止不用再弹,平公问其所以,“师旷曰:‘此师延之所作,与纣为靡靡之乐也。及武王伐纣,师延东走,至于濮水而自投

  • 黄鹤

    源见“杳如黄鹤”。比喻一去不复返的事物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八回:“本来当日定亲的地方不好,跑到那‘黄鹤一去不复返’的去处定个亲,此刻闹得新娘变了黄鹤了,为之奈何!”【词语黄鹤】   汉语大词典:黄

  • 海阔从鱼跃,天空任鸟飞

    从:随。 比喻人们在广阔的空间里无拘无碍的活动。语出《诗话总龟》前集卷三〇引《古今诗话》:“(大历末禅僧元览)题诗于竹曰:‘大海从鱼跃,长空任鸟飞。’”清.赵翼《陔余丛考.成语》:“海阔从鱼跃,天空

  • 北海樽

    同“北海尊”。明夏完淳《放歌赠吴锦雯兼讯武林诸同志》:“逢人便下南州榻,满座还开北海樽。”【词语北海樽】   汉语大词典:北海樽

  • 刘表牛

    南朝 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轻诋》:“〔桓公〕顾谓四坐曰:诸君颇闻刘景升(刘表的字)不?有大牛重千斤,啖刍豆十倍于常牛,负重致远,曾不若一羸牸。魏武入荆州,烹以飨士卒,于时莫不称快。”后因以“刘表牛”喻

  • 天龙八部

    晋.缺名译《卢至长者因缘经》:“尔时世尊,天龙八部,四众围绕,王及大众,五体投地,为佛作礼。”《翻译名义集》二《八部》:“一天,二龙,三夜叉,四乾闼婆,五阿修罗,六迦楼罗,七紧那罗,八摩喉罗加。”因八

  • 调羹鼎

    源见“盐梅和鼎”。喻治理政事。明张凤翼《红拂记.仗策渡江》:“囊中黄石包玄妙,腰下青萍射斗牛。调羹鼎,济川舟,云龙风虎岂难投。”【词语调羹鼎】   汉语大词典:调羹鼎

  • 球状元

    宋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一:“僖宗皇帝好蹴踘、斗鸡为乐,自以能于步打,谓俳优石野猪曰:‘朕若作步打进士,亦合得一状元。’”后因戏称唐僖宗为“球状元”。清孙枝蔚《球状元》诗:“黄巢势初盛,荆棘满中原。累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