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“沧海横流”。姚锡均《初春感怀》诗:“王尼身世休凭问,沧海横波故泫然。”
西汉.司马迁《史记.商君列传》:“商君亡,至关下,欲舍客舍。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,曰:‘商君之法,舍人无验者坐之。’商君喟然叹曰:‘嗟乎!为法之敝,一至此哉!’”商鞅此言意谓自己立法,自受弊害。后用喻自
源见“臞儒”。指有操守、才能的隐士。金元好问《病中》诗:“膏粱无急变,山泽有真臞。”
《后汉书》卷三《章帝纪》:“诏曰:‘……往者妖言大狱,所及广远,一人犯罪,禁至三属,莫得垂缨仕宦王朝。’”古人曾将系垂冠缨缨带作为官员的服饰标志。后以“垂缨”代指作官。唐.鲍溶《秋思三首》其三:“百年
清 王有光《吴下谚联.扒灰》:“翁私其媳,俗称扒灰,鲜知其义。按昔有神庙,香火特盛,锡箔镪焚炉中,灰积日多,淘出其锡,市得厚利。庙邻知之,扒取其灰,盗淘其锡以为常。扒灰,偷锡也。锡、媳同音,以为隐语。
唐代韩愈《送浮屠文畅师序》:“弱之肉,强之食。”喻弱者被强者欺凌,亦喻弱国被强国吞并。主谓 弱,弱者。强,强者。动物界中的弱者的肉是强者的食物。比喻力量弱小的一方被力量强大的一方欺压、吞并。语本唐·韩
元明时熟语。意谓再机密的事,也有泄漏的可能。 表示消息封锁不住。语出元.无名氏《举案齐眉》二折:“隔墙须有耳,窗外岂无人。这小贱人无礼,瞒着老夫,引着梅香去书房中看梁鸿去了,兀的不气杀老夫也!”元.
《左传.襄公三十年》:“史赵曰:‘亥有二首六身,下二如身,是其日数也。’”晋.杜预注:“史赵,晋太史。亥字二画在上,并三六为身,如算之六。”“下亥上二画,竖置身旁。”“亥”字字形如上“二”(二首)下“
同“卞和献宝”。宋梅尧臣《释闷》诗:“燕丹未归马未角,卞子抱玉无两脚。”
源见“紫气东来”。指关令尹喜守候老子。借指仰慕高士,欲与一起隐逸。北周庾信《和王少保遥伤周处士》:“望气求真隐,伺关待逸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