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百世可知也
世:指朝代。 虽经历以后一百代也是可以预知的。 意谓鉴往以知来,从历史的演变,可以测知长远未来的事态。语出《论语.为政》:“殷因于夏礼,所损益,可知也;周因于殷礼,所损益,可知也。其或继周者,虽百世可知也。”清.孔尚任《蘅皋词序》:“盖自三百篇后,而周乐已亡矣。后世之乐府、近体、诗余,南北曲,各为其乐,各亡其代,由后而论,虽百世可知也。”
世:指朝代。 虽经历以后一百代也是可以预知的。 意谓鉴往以知来,从历史的演变,可以测知长远未来的事态。语出《论语.为政》:“殷因于夏礼,所损益,可知也;周因于殷礼,所损益,可知也。其或继周者,虽百世可知也。”清.孔尚任《蘅皋词序》:“盖自三百篇后,而周乐已亡矣。后世之乐府、近体、诗余,南北曲,各为其乐,各亡其代,由后而论,虽百世可知也。”
见:同“现”。僧侣尊称当代帝王之语。宋代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卷一:“太祖皇帝初幸相国寺,至佛像前烧香,问:‘当拜与不拜?’僧录赞宁奏曰:‘不拜。’问其何故,对曰:‘见在佛不拜过去佛。’赞宁者颇知书,有口辩
《论语.阳货》:“饱食终日,无所用心,难矣哉!”后以“饱食终日,无所用心”指整天吃饱了饭什么正经事也不做,什么事也不加以思考。亦作“饱食终日”、“饱食终日,无所事事”。汉.王充《论衡.别通》:“自孔子
源见“立仗马”。喻官员敢于正言谏诤论事。清钱谦益《十一月初六日召对文华殿旋奉旨革职待罪感恩述事》诗之十九:“夕垣又驾柴车去,朝省谁容仗马鸣?”
源见“黄粱梦”。喻指醒悟之时。宋王安石《怀钟山》诗:“何须更待黄粱熟,始觉人间是梦间。”
源见“圯桥进履”。指答应在圯桥相会的诺言。清顾炎武《子房》诗:“遂赴赤松要,无负圯桥诺。”
其:指儿子。 旧指对孝子的考察是:当他父亲在世时,看他怀有什么志向;当他父亲去世后,看他又有什么行为。语出《论语.学而》:“子曰:‘父在观其志,父没观其行,三年无改于父之道,可谓孝矣。’”元.秦简夫
《史记.淮阴侯列传》:“〔蒯通曰:〕臣愿披腹心,输肝胆,效愚计,恐足下不能用也。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,参分天下,鼎足而居,其势莫敢先动。”后常因以“三足鼎”比喻三雄或三方对峙并立的势态。唐刘禹
源见“强弩之末”。指衰微之势。明胡应麟《诗薮.元》:“赵承旨首倡元音……然体裁端雅,音节和平,自是胜国滥觞,非宋人末弩也。”【词语末弩】 汉语大词典:末弩
同“骑竹杖”。唐 张蠙《华阳道者》诗:“惟餐白石过白日,拟骑青竹上青冥。”【词语骑青竹】 汉语大词典:骑青竹
源见“女娲补天”。喻匡时济世。南朝 梁萧绎《言志赋》:“差立极而补天,验璧合而珠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