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覆水难收

覆水难收

春秋楚.鹖冠子《鹖冠子》:“太公(周姜尚,又名吕尚、太公望,俗称姜太公)即封齐侯,道过前妻,再拜求合(妻求复婚),公取盆水覆地,令收之,惟得少泥。公曰:‘谁言离更合,覆水定难收’。”晋.王嘉《拾遗记》,宋.王楙《野客丛书》卷二八,清.王仁俊《类林》亦辑此事。

姜太公贫困时,妻子马氏不安于贫贱而离去。太公扶助武王灭殷后,封为齐侯,声名贵显,马氏又要求复婚。太公取水泼地,令她收取,覆水既然不可全收,婚姻既离便不可复合。

后以此常比喻夫妻离而难合,又引伸喻指事既成而无可挽回。

唐.骆宾王《艳情代郭氏赠卢照邻》诗:“情知唾井终无理,情知覆水也难收。”


主谓 泼出去的水,无法再收回。比喻事情已成定局,难以挽回。《天雨花》:“维明笑道:‘他原是我的妻子,只因嫁了吴谋,如今是~了。’”△多用于情状方面。 →木已成舟 ↔未定之天 破镜重圆。也作“反水不收”、“覆水不收”、“马前泼水”、“买臣覆水”、“泼水难收”、“水覆难收”。


【典源】 《后汉书·何进传》:“ (何)苗谓 (何) 进曰:‘始共从南阳来。俱以贫贱,依省内以致贵富。国家之事,亦何容易! 覆水不可收。宜深思之,且与省内和也。’”宋·王楙《野客丛书》卷二十八:“姜太公妻马氏,不堪其贫而去,及太公既贵再来,太公取一壶水倾于地,令妻收之。乃语之曰:‘若言离更合,覆水定难收。’”

【今译】 后汉何进,南阳人,其妹入选进宫,封为贵人,后又立为皇后,何进也身居高位。何进拥兵反对宦官专权,其弟何苗劝他说“我们当初从南阳家乡来,都很贫贱,靠朝廷才得到今天的富贵荣华。国家大事,谈何容易! 泼出去的水就收不回来了。你应该深思,与宫内和睦相处才是。”传说姜太公的妻子马氏,由于不堪贫贱而离开了他。等到姜太公富贵了,她又来要求恢复夫妻关系。姜太公于是把一壶水倒在地上,让马氏把水收起来,对她说:“你要想重归于好,那就如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一样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事情已成定局,难以挽回;或形容夫妇离异难以重圆。

【典形】 覆水、覆水难重荐、覆水难收、难收水、水覆难收。

【示例】

〔覆水〕 宋·苏轼《芙蓉城》:“一朝覆水不返瓶,罗巾别泪空荧荧。”

〔覆水难重荐〕 唐·徐惠 《长门怨》:“颓思今已矣,覆水难重荐。”

〔覆水难收〕 唐·骆宾王《艳情代郭氏赠卢照邻》:“情知唾井终无理,情知覆水也难收。”

〔难收水〕 唐·刘禹锡《怀妓》:“金盆已覆难收水,玉轸长抛不续弦。”

〔水覆难收〕 唐·李白《妾薄命》“雨落不上天,水覆难再收。”


【词语覆水难收】  成语:覆水难收汉语词典:覆水难收

猜你喜欢

  • 仗前喑马

    同“仗马”。明李东阳《宿刘谏议祠》诗:“海内鸣阳希世有,仗前喑马任人骑。”

  • 慈故能勇

    慈爱之心厚,勇气自然而生。《老子.第六十七章》:“慈故能勇,俭故能广。”【词语慈故能勇】  成语:慈故能勇汉语大词典:慈故能勇

  • 姑射子

    同“姑射”。唐柳宗元《夏夜苦热登西楼》诗:“谅非姑射子,静胜安能希。”

  • 拄颊西山

    同“拄笏看山”。元周权《信题》诗:“拄颊西山成久坐,更无尘可污西风。”

  • 荐贤弘

    源见“东阁招贤”。泛指招纳贤才之重臣。清 叶承宗《新水令.旅觉述怀》套曲:“阁门负却荐贤弘,风尘笑煞弹冠贡。”

  • 盗泉宁止渴

    源见“不饮盗泉”。表示回避邪恶,保持清白节操。唐沈佺期《移禁司刑》诗:“盗泉宁止渴,恶木匪投躯。”

  • 应变随机

    见“随机应变”。明 ·许自昌《水浒记·谋成》:“小生吴用,多谋足智,~。”【词语应变随机】  成语:应变随机

  • 两条冰

    源见“一条冰”。形容官职清贵。明李东阳《题傅曰川修撰》诗:“袍分五色锦,衔带两条冰。”

  • 化及豚鱼

    《易.中孚》:“中孚,柔在内而刚得中,说而巽,孚,乃化邦也;豚鱼吉,信及豚鱼也。”王弼注:“鱼者,虫之隐者也;豚者,兽之微贱者也。争竞之道不兴,中信之德淳著,则虽微隐之物,信皆及之。”比喻教化普及而深

  • 鸟司

    《左传.昭公十七年》:“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,凤鸟适至,故纪于鸟,为鸟师而鸟名。”后因以“鸟司”谓开国之君任命百官,司职百事。北周庾信《〈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〉序》:“云纪御官,鸟司从职。”【词语鸟司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