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贪泉

贪泉

晋书.吴隐之传》载:吴隐之为广州刺史,“未至州二十里,地名石门,有水曰贪泉,饮者怀无厌之欲。”隐之“至泉所,酌而饮之,因赋诗曰:‘古人云此水,一歃(音shà,饮,微吸)怀千金,试使夷齐(指商朝奴隶主贵族伯夷和叔齐,史称贤者。他们因不满武王伐纣的革命,隐居首阳山,不食周粟,采薇而食,后饿死。)饮,终当不易心。’及在州,清操逾厉。”此事又见《艺文类聚》泉部引王隐《晋书》。

艺文类聚》卷九引盛弘之《荆州记》:“桂阳郡西南宿山,水出注大溪,号曰横溪,水甚深,冬夏不乾,俗谓之贪泉,饮者辄冒于财贿。”

后因以吴隐之酌贪泉的故事作为标榜官吏清廉的典故。所谓酌贪泉而不贪,就是这个意思。唐.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酌贪泉而觉爽,处涸辄以犹欢。”

南朝.萧绎《荐鲍几表》:“将齐毛玠古人之服,实同吴隐酌水之廉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“吴道助、附子兄弟”条注引 《晋安帝纪》曰:“(吴)隐之既有至性,加以廉洁,奉禄颁九族,冬月无被。桓玄欲革岭南之敝,以为广州刺史。去州二十里,有贪泉,世传饮之者其心无厌。隐之乃至水上,酌而饮之,因赋诗曰:‘石门有贪泉,一歃重千金。试使夷齐饮,终当不易心。’”《晋书·吴隐之传》亦载,诗作:“古人云此水,一歃怀千金。试使夷齐饮,终当不易心。”

【今译】 晋代吴隐之性情纯真,为官清廉,他的俸禄也分给亲族,以至自己冬天无被。桓玄派隐之出任广州刺史。广州城外二十里有地名石门,当地有水名贪泉,传说凡饮过此水的人就会变得贪婪无度。隐之至此,有意酌水而饮,并作诗说:“石门有贪泉,一饮便贪婪。若使夷齐饮,始终心不变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称誉官吏廉洁。

【典形】 继吴、贪泉、酌泉、酌贪、酌贪泉、酌泉君有意、泉为吴隐变。

【示例】

〔继吴〕 宋·苏轼《程德孺惠海中柏石》:“岚熏瘴染却敷腴,笑饮贪泉独继吴。”

〔贪泉〕 唐·温庭筠《过孔北海墓》:“恶木人皆息,贪泉我独醒。”

〔酌泉〕 唐·王维《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》:“谨当闭阁以思政,酌泉以励心。”

〔酌贪〕 唐·李白《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》:“宰剧惭强项之名,酌贪砺清心之节。”

〔酌贪泉〕 元·刘时《端正好·上高监司》:“论宣差清如酌贪泉吴隐之,廉似还桑椹赵判府。”


【词语贪泉】   汉语词典:贪泉

猜你喜欢

  • 之死靡它

    《诗经.鄘风.柏舟》:“泛彼柏舟,在彼中河。髧彼两髦,实维我仪。之死矢靡它,母也天只,不谅人只。”之:至、到。靡:没有。“之死靡它”原指妇女至死不改嫁。后泛指意志坚定,志趣专一,至死不变。因以“之死靡

  • 良乐

    王良、伯乐。古代善于驭马、相马的人。汉代班固《答宾戏》:“般输搉巧于斧斤,良乐轶能于相驭。”般输:古代巧匠。【词语良乐】   汉语大词典:良乐

  • 涸辙之枯

    同“涸辙之鲋”。《剪灯新话.三山福地志》:“但愿捐斗水而活涸辙之枯。”见“涸辙之鲋”。《剪灯新话·三山福地志》:“新正在尔,妻子饥寒,囊乏一钱,瓶无储粟。向者银两,今不敢求,但愿捐斗水而活~,下壶飧而

  • 无讥等自郐

    源见“自郐无讥”。谓对微不足道的下乘之作不予评论。清 席镐《表弟吴习之赠闽兰数种》诗:“俯视世俗文,无讥等自郐。”

  • 柳老悲桓

    源见“桓公柳”。谓人老感叹年华易逝。宋姜夔《永遇乐.次韵辛克清先生》词:“柳老悲桓,松高对阮,未办为邻地。”并列 看到柳树老了,桓温悲伤感慨。据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载,桓温北征,经金城,见

  • 颡泚

    《孟子.滕文公上》:“其颡有泚,睨而不视。”赵岐注:“颡,额也。泚,汗出泚泚然也。见其亲为兽虫所食,形体毁败,中心惭,故汗泚泚然出于额也。”后因以“颡泚”表示心中惭愧、惶恐。明陶宗仪《辍耕录.隆友道》

  • 低飞蓬蒿

    源见“榆枋之见”。形容识浅志小,无所作为。或用为谦辞。明高启《赠杨荥阳》诗:“低飞蓬蒿间,不异雉带箭。”

  • 素衣

    源见“京洛尘”。本指白色的衣服,借指人清白的操守。前蜀韦庄《酬吴秀才霅川相送》诗:“夫君别我应惆怅,十五年来识素衣。”【词语素衣】   汉语大词典:素衣

  • 令原之痛

    源见“鹡鸰在原”。指因兄或弟去世而引起的痛苦心情。清 姚衡《寒秀草堂笔记.宾退杂识》:“此册乃伯兄圣常物,细书皆兄手迹。先公尝取而置诸案头,有讹则正之。其有当于理,则加圈点,此则公之手笔也。遗编犹在,

  • 万机

    同“万几”。唐柳宗元《礼部为文武百寮请听政表》之一:“一日万机,不可暂阙。”【词语万机】   汉语大词典:万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