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贼臣乱子

贼臣乱子

南齐书.崔偃传》:“臣窃惟太祖、高宗之孝子忠臣,而昏主之贼臣乱子者,江夏王与陛下、先臣与镇军是也。”

贼臣,叛乱之臣。乱子,忤逆之子。“贼臣乱子”,是指心怀异志、危害邦国的恶人。贼臣乱子,义同贼子乱臣或乱臣贼子。“乱臣贼子”典出《孟子.滕文公下》:“孔子成《春秋》而乱臣贼子惧。”《后汉书.董卓传》中有“乱臣贼子未有如汝者”,此是指叛臣李催。

《敦煌变文集.降魔变文》:“贼臣逆子设阴谋,虑恐国破人消灭。”


并列 贼臣,叛乱之臣;乱子,忤逆之子。犯上作乱、为奸作恶的人。《南齐书·崔偃传》:“臣窃惟太祖、高宗之孝子忠臣,而昏主之~者,江夏王与陛下,先臣与镇军是也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贬称祸国殃民的人。↔忠臣义士 仁人志士。 也作“贼臣逆子”、“贼子乱臣”。


【词语贼臣乱子】  成语:贼臣乱子汉语词典:贼臣乱子

猜你喜欢

  • 为酒壶

    《三国志.吴书.吴主传第二》裴松之注引《吴书》:“郑泉字文渊,博学有奇志,而性嗜酒,临卒,谓同类曰:‘必葬我陶家(制陶人家)之侧,庶百岁之后化而成土,幸见取为酒壶,实获我心矣。’”三国吴.郑泉嗜酒如命

  • 红纱笼孟

    五代蜀人徐延璚的故事。宋代张唐英《蜀梼杌》载:孟知祥至蜀时,“馆于徐延璚之第。延璚即衍之舅,衍尝幸其第,悦其华丽,于壁上书孟字以戏之,盖蜀中以孟为不任故也。延璚以红纱笼之。知祥见而叹曰:‘疏狂霸竖亦预

  • 神骓

    《史记》卷七《项羽本纪》:“(项王)骏马名雅,常骑之……乃谓亭长曰:‘吾知公长者。吾骑此马五岁,所当无敌,尝一日行千里,不忍杀之,以赐公。’……乃自刎而死。”秦末楚人项羽有骏马名骓,日行千里,转战南北

  • 低首俯心

    见“低首下心”。【词语低首俯心】  成语:低首俯心汉语大词典:低首俯心

  • 管宁栖辽海

    《三国志.管宁传》:“天下大乱,〔管宁〕闻公孙度令行於海外,遂与原及平原王烈等至于辽东。度虚馆以候之。既往见度,乃庐于山谷。时避难者多居郡南,而宁居北,示无迁志,后渐来从之。”裴松之注引晋傅玄《傅子》

  • 辋川

    《旧唐书.王维传》:“〔王维〕得宋之问蓝田别墅,在辋口,辋水周于舍下。”又《新唐书.王维传》:“别墅在辋川,地奇胜,有华子冈、欹湖、竹里馆、柳浪、茱萸沜、辛夷坞,与裴迪游其中,赋诗相酬为乐。”后因以“

  • 期期艾艾

    期:“极”的意思。艾:口吃人口头语。此典指周昌有口吃病,说话困难,结结巴巴,字音重复。周昌(?——前192年),沛(今江苏沛县)人。秦时为泗水(今安徽淮北西北)卒史(官署的属吏)。秦末农民战争中归刘邦

  • 天台山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四十一引《幽明录》:“汉明帝永平五年,剡县刘晨、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,迷不得返。经十馀日,粮食乏尽,饥馁殆死。遥望山上有一桃树,大有子实,而绝岩邃涧了无登路,攀葛乃得至,啖数枚而饥止。体

  • 止鵩

    同“门栖鵩”。清唐孙华《同年杨昆涛侍御挽诗》:“近得迁莺信,俄占止鵩凶”。

  • 一斗之才

    源见“八斗才”。比喻才能平庸一般。清蒲松龄《八月为李大厅复孙俊服启》:“生无一斗之才,慵开书卷;坐受五穷之累,羞掷莺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