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车同轨,书同文

车同轨,书同文

轨:车左右两轮间的距离。书:官府公文,书籍。文:文字。 车轨相同,文字相同。 表示天下统一。语出《礼记.中庸》:“今天下车同轨,书同文。”《三国志.吴志.陆绩传》:“豫知亡日,乃为辞曰:‘从今已去,六十年之外,车同轨,书同文,恨不及见也。’”《左传.隐公元年》“车轨毕至”孔颖达疏:“王者驭天下,必令车同轨,书同文。”宋.赵与时《宾退录》卷五:“乃知俗字何代无之,车同轨,书同文,岂易能哉!”鲁迅《准风月谈.华德焚书异同论》:“希特拉先生们所烧的首先是‘非德国思想’的书,其次是关于性的书。而可比于秦始皇的车同轨,书同文之类的大事业,他们一点也做不到。”也引作〔书同文,车同轨〕。晋.干宝《晋纪总论》:“太康之中,天下书同文,车同轨。”《后汉书.祭祀志上》:“皇帝以匹庶受命中兴,书同文,车同轨,人同伦,舟舆所通,人迹所至,靡不贡职。”


其他 轨,车左右两轮间的距离。书,官府公文,书籍。文,文字。表明天下统一。语本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同轨毕至”。唐·孔颖达疏:“王者驭天下,必令车同轨,书同文。”鲁迅《准风月谈·华德焚书异同论》:“而可比于秦始皇的~……之类的大事业,他们一旦也做不到。”△用于国家统一。


【词语车同轨,书同文】  成语:车同轨,书同文汉语词典:车同轨,书同文

猜你喜欢

  • 顺非而泽

    泽:润色。 对于错误的言行,不仅表示顺从,而且还加以润饰。语出《荀子.宥坐》:“人有恶者五,而盗窃不与焉:一曰心达而险,二曰行僻而坚,三曰言伪而辩,四曰记丑而博,五曰顺非而泽。”《魏书.李谧传》:“

  • 适齐忘味

    源见“闻韶忘味”。指孔子到齐国去听到《韶》乐后三月不知肉味。后用以形容乐曲的高妙尽美。北周庾信《贺新乐表》:“聘鲁请观,理当见其盛德;适齐忘味,定是知其尽美。”

  • 草茅之臣

    在野之臣。《仪礼.士相见礼》:“在邦则曰市井之臣,在野则曰草茅之臣。”见“草莽之臣”。《仪礼·士相见礼》:“在邦则曰市井之臣,在野则曰~。”【词语草茅之臣】  成语:草茅之臣汉语大词典:草茅之臣

  • 青囊卖卜

    源见“青囊书”。指道士、逸人行世。唐陈子昂《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》诗:“传道寻仙友,青囊卖卜来。”

  • 舞倾市

    同“吴市倾”。唐李白《金乡薛少府厅画鹤赞》:“凝玩益古,俯察愈妍;舞疑倾市,听似闻弦。”

  • 南枝鹊

    源见“乌鹊南飞”。叹息羁旅栖迟之人。唐骆宾王《望乡夕泛》诗:“今夜南枝鹊,应无绕树难。”

  • 弥天子

    源见“弥天对”。指高僧。唐杨衡《宿陟岵寺云律寺院》诗:“像宇郁参差,宝林疏复密。中有弥天子,燃灯坐虚室。”【词语弥天子】   汉语大词典:弥天子

  • 盘水加剑

    以盘盛水,加剑其上,以示自己若有罪,愿意接受公平的治罪。西汉大臣贾谊上疏汉文帝陈政事说:贵族大臣在受到皇上谴责或呵问时,往往穿上丧服,盘中盛水,放上一把剑,来到请罪之室请罪。盘中之水平正稳定,比喻法律

  • 柴车载伯休

    晋皇甫谧《高士传.韩康》:“韩康字伯休,京兆 霸陵人也……遁入霸陵山中,博士公车连征不至。桓帝时,乃备玄?安车以聘之,使者奉诏造康,康不得已,乃佯许诺。辞安车,自乘柴车,冒晨先发至亭。亭长以韩征君当过

  • 博浪飞椎

    《史记.留侯世家》载:秦始皇灭韩,张良为韩报仇,在沧海君处得力士,做铁椎重一百二十斤,趁秦始皇东游,狙击秦始皇于博浪沙。后因以“博浪飞椎”为抗暴复仇的典故。清朱彝尊《彭城道中咏古二首》之二:“博浪飞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