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后汉书.杜密传》:“杜密字周甫,颍川阳城人也。……征,三迁太山太守、北海相。……后密去官还家,每谒守令,多所陈讬。同郡刘胜,亦自蜀郡告归乡里,闭门扫轨(注:扫灭车迹,意思是绝断交游),无所干及。太守
憎:厌恶。 面貌使人厌恶,语言枯燥无味。语出唐.韩愈《送穷文》:“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,语言无味者,皆子之志也。”《晚清文学丛钞.颐琐〈黄绣球〉八回》:“黄通理对黄绣球说:‘这真是面目可憎,语言无味!
源见“骑羊执穗”。咏广州的典故。唐李群玉《登蒲涧寺后二岩》诗之一:“五仙骑五羊,何代降兹乡?”
源见“土偶桃梗”。喻指漂荡无定的人或物。北周庾信《和张侍中述怀》:“漂流从木梗,风卷随秋箨。”唐元稹《代曲江老人百韵》:“木梗随波荡,桃源?隐沦。”【词语木梗】 汉语大词典:木梗
源见“夸父逐日”。比喻为事业而奔走。《梁书.元帝纪》:“挟辀曳牛之侣,拔距磔石之夫,骑则逐日追风,弓则吟猿落雁。”隋江总《梁故度支尚书陆君诔》:“昂昂逸骥,逐日千里。”【词语逐日】 汉语大词典:逐
瀛洲:古代传说中的仙山。“瀛洲玉雨”谓降于仙山之雨。后又转喻为梨花。宋代陶穀《清异录.花.瀛洲玉雨》:“司空图《菩萨蛮》谓梨花为‘瀛洲玉雨’。”
源见“衡门泌水”。谓隐居。《旧唐书.司空图传》:“诏曰:‘司空图……心惟乐于漱流,仕非专于禄食。匪夷匪惠,难居公正之朝;载省载思,当徇栖衡之志。可放还山。’”【词语栖衡】 汉语大词典:栖衡
源见“木雁”。喻无才遭祸。宋苏轼《棕笋》诗:“问君何事食木鱼,烹不能鸣固其理。”见“雁默先烹”。宋·苏轼《笋》:“问君何事食木鱼,~固其理。”
源见“河阳一县花”。赞誉地方治理得美好。宋梅尧臣《县署丛竹》诗:“陶柳应惭弱,潘花只竞红。”【词语潘花】 汉语大词典:潘花
源见“风木之悲”。借指人子对父母亡故、不及奉养的伤痛之情。明 邵璨《香囊记.分岐》:“但母亲年老,不能厮见,皋鱼之恨,尚自不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