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釜底抽薪

釜底抽薪

源见“扬汤止沸”。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明戚元佐《议处宗藩疏》:“谚云:扬汤止沸,不如釜底抽薪。”叶圣陶《城中》:“这当然可以,可以。不过,根本的对付方法,还在釜底抽薪。”


偏正 釜,锅。薪,柴草。从锅底下抽掉柴火。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语本《吕氏春秋·数尽》:“夫以汤止沸,沸愈不止,去其火,则止矣。”李国文《花园街五号》:“‘啊?’丁晓想不到对方来了个~,怔住了。”△用于解决问题方面。→斩草除根赶尽杀绝 ↔扬汤止沸 抱薪救火。


解释釜:古代做饭的炊具,盛行于汉代,相当于现代的锅。薪柴火。把锅底的柴火去掉。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
出处汉书·枚乘传》:“欲汤之(cānɡ,凉),一人炊之,百人扬之,无益也,不如绝薪止火而已。”

枚乘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,江苏淮阴人,曾经做过吴王刘濞掌管诏策文书的郎中官。枚乘在刘濞发动七国叛乱前,曾上书谏阻他起兵,叛乱中,又劝谏他罢兵,吴王均不听从。后来,吴王的叛乱被平定,而枚乘也由此出名。

在谏阻吴王刘濞叛乱的奏疏中,枚乘说:“有个人害怕自己的影子,讨厌自己的脚印,但是他反倒倒退着走,这样一来脚印更加多而影子也更加明显。他不知道依傍着阴处停驻不动,就会没有影子和脚印。要想不让别人听道,不如自己不说;要想不让别人知道,不如自己不做。想让热水变凉,假如一个人在烧火加热,即使有一百个人从锅里舀起开水再倒回去,以制止水的沸滚而让它变凉,也没有用,还不如停柴止火有效果。不懂得从那根本上解决问题,而只在细枝末节处考虑,就根本没有用处。”又说:“种植和养殖这样的事情,虽然一时半会儿看不见种养的对象变高变大,但它总有变高变大的时候;积累美好的道德和品行,虽然一时半会儿看不见它的好处,但总有有用的时候;背弃信义和道理,虽然一时半会儿看不见它的坏处,但总有让您灭亡的时候。我希望大王您三思而后行,这些都是千百年都不变的道理啊。”吴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,枚乘就离开他,去了梁国。

近义抽薪止沸

反义扬汤止沸

例句

仅用单一的治安管理手段来治理市场,是扬汤止沸;用经济手段开发市场,建立有序的经济秩序,才能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。


【词语釜底抽薪】  成语:釜底抽薪汉语词典:釜底抽薪

猜你喜欢

  • 弃其余鱼

    《淮南子.齐俗训》载:惠施为梁相,从车百乘,犹嫌不足。庄子泽边见之,弃其余鱼,以示讽诫。后因以“弃其余鱼”比喻节欲知足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.勉学》:“阮嗣宗沈酒荒迷,乖‘畏途相诫’之譬也;谢幼舆赃贿

  • 鉏麑

    《左传.宣公二年》:“宣子(赵盾)骤谏,公患之,使鉏麑贼之。晨往,寝门辟矣,〔宣子〕盛服将朝,尚早,坐而假寐。麑退,叹而言曰:‘不忘恭敬,民之主也。贼民之主,不忠。弃君之命,不信。有一于此,不如死也。

  • 弹鱼

    同“弹铗歌鱼”。元施惠《一枝花.咏剑》套曲:“弹鱼空馆,断蟒长途;逢贤把赠,遇寇即除。”

  • 瓜样枣

    源见“枣大如瓜”。指珍奇的果实或食品。宋刘克庄《贺新郎.题蒲涧寺》词:“不是世无瓜样枣,便有来、肯饱痴儿腹。聊举酒,笑相属。”

  • 梁园客

    同“梁园赋客”。章炳麟《梁园客》诗:“闻道梁园客最豪,山中谷永太萧条。”

  • 垂缰志

    源见“垂缰之恩”。指报恩之心。明 徐?《杀狗记.拒绝乔人》:“常言狗有湿草义,马有垂缰志。”

  • 叩辕

    同“叩牛角”。宋陆游《雨夜观史》诗:“未能剧论希扪虱,且复长歌学叩辕。”【词语叩辕】   汉语大词典:叩辕

  • 山头石

    源见“望夫石”。指传说中守盼夫归之妇所化的望夫石。唐李商隐《妓席暗记送同年独孤云之武昌》诗:“武昌若有山头石,为拂苍苔检泪痕。”

  • 金错

    同“金错刀”。宋沈辽《奉酬伯昌志国所示古调》:“惭无锦绣段,何以报金错?”清冒襄《影梅庵忆语》:“余出入应酬之费,与荆人日用金错泉布,皆出姬手。”【词语金错】   汉语大词典:金错

  • 炊黍期张

    源见“范张鸡黍”。谓好友约期相访。唐李端《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因寄元校书》诗:“系舟偏忆戴,炊黍愿期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