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虞歌诀别”。慨叹英雄末路,无可奈何,心情悲凉,遗恨无穷。元白朴《秋色横空.赋虞美人草》曲:“当时夜闻楚歌,叹乌骓不逝,恨满山河。”
《尚书.虞书.舜典》:“殛鲧于羽山。”旧题汉.孔安国传:“羽山,东裔,在海中。”帝尧时,鲧是四凶之一,治水未成,被杀于羽山。后遂用为法办罪人之典。唐.韩愈《永贞行》诗:“膺图受禅登明堂,共流幽州鲧死羽
《晋书.束皙传》:“束皙字广微,阳平元城人,汉太子太傅束广之后也。……太康中(太康,晋武帝年号),郡界大旱,皙为邑人请雨,三日而雨注,众谓皙诚感,为作歌曰:‘束先生,通神明,请天三日甘雨零。我黍以育,
见“羝羊触藩”。
同“梦槐安”。宋陆游《对酒戏作》诗:“身闲取醉真当勉,莫学痴人梦蚁窠。”
《论语.为政》:“子曰:‘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思无邪。’”邢昺疏:“按今《毛诗序》凡三百一十一篇,内六篇亡,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,今但言三百篇,故曰篇之大数。”后因以“三百篇”为《诗经》的代称。
源见“章台坠鞭”。指留连于一见钟情之女子。宋晁端礼《雨中花》词:“惆怅江边侧帽,寻思花底遗鞭。不如沉醉,莫思身外,且斗拱前。”
废,停止、放弃。顾不得睡觉,忘记了吃饭。形容做事专心致志或心有所思所恋。源于北魏赵黑故事。赵黑,字文静,原名海,是凉州隶户,自称先世为河内温(今河南沁阳)人,五世祖赵术晋末为平远将军、西夷校尉,才迁居
《五灯会元.初祖菩提达摩祖师》:“达摩端居而逝……葬熊耳山。起塔于定林寺。后三岁,魏 宋云奉使西域回,遇祖(指达摩)于葱岭,见手携只履,翩翩独逝。云问:‘师何往?’祖曰:‘西天去。’”后以“携只履”为
同“悬梁刺股”。《颜氏家训.勉学》:“古人勤学,有握锥、投斧、照雪、聚萤……亦为勤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