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霸王别姬

霸王别姬

指楚霸王项羽被汉军打败,围困垓(gā该)下(今安徽灵璧县东南),无法扭转大局,与美人虞姬生离死别的悲惨情境。后以此典比喻英雄末路,无可奈何的悲惨境地;也比喻盲目自负,有勇无谋而失败的教训。项羽被汉军围困数重,兵败粮绝,大势已去,无法挽回,项羽连夜起来,在营帐中饮酒。有一位美人名叫虞姬,经常受到宠幸随从;有一匹骏马名叫骓(zhuī追,毛色苍白相杂之马),经常骑它。这时项羽慷慨悲歌,自己作诗吟唱道:“力可拔山啊气概盖世,时运不济啊可骓马仍不前进,骓马不前进啊可怎么办,虞姬虞姬啊到底该怎么办!”反复唱了几遍,虞姬也和唱。项羽泪下数行,左右之侍从都哭泣,不忍抬头观看。项羽这时想拚命突围,又放心不下虞姬,据《楚汉春秋》载:虞姬和唱道:“汉兵已略地,四方楚歌声。大王意气尽,贱妾何聊生!”虞姬引剑自杀而死。以免项羽突围有后顾之忧。此典又作“气盖世”、“虞姬永别”、“拔山力尽”、“项籍顾骓”、“虞歌诀别”、“拔山曲”、“乌江羽”、“乌骓不逝”、“别骓”、“垓下歌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7《项羽本纪》333、334页:“项王则夜起,饮帐中。有美人名虞,常幸从;骏马名骓,常骑之。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,自为诗曰:‘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骓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!’歌数阕(què雀,乐终),美人和(hè荷,跟着唱)之。项王泣数行下,左右皆泣,莫能仰视。”《正义》引《楚汉春秋》云:“歌曰:‘汉兵已略地,四方楚歌声。大王意气尽,贱妾何聊生。”

【例句】:

北周·庾信《拟咏怀》之二十六:“谁言气盖世,晨起帐中歌。” 北周·庾信《拟连珠》:“是以楼中对酒,而绿珠前去;帐里悲歌,而虞姬永别。” 唐·李白《拟恨赋》:“若乃项王虎斗,白日争辉。拔山力尽,盖世心违。” 唐·白居易《卖骆马》:“项籍顾骓犹解叹,乐天别骆岂无情。” 宋·刘筠《泪》:“虞歌诀别知亡楚,燕酒初酣待报秦。” 宋·陆游《项王祠》:“时时长歌拔山曲,醉倒聊慰穷途艰。” 宋·王弈《贺新郎·仆过鲁自葛水买舟》:“望九华依约池汨路。风雨庙,乌江羽。” 元·白朴《秋色横空·赋虞美人草》:“当时夜闻楚歌,叹乌骓不逝,恨满山河。” 清·顾嗣立《宿迁西楚霸王故里》:“王霸业成破釜日,英雄泪尽别骓时。” 清·徐倬《项王祠》:“到今吞岸涛声壮,呜咽如闻垓下歌。”


主谓 据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记载,霸王项羽在和刘邦争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失败,最后与宠妾姬诀别。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。也比喻不虚心听取群众意见,终会垮台。毛泽东《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这些同志如果不改,最后要垮台的。不是有一出戏叫《~》吗? 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,难免有一天要‘别姬’就是了。”△用于描写垮台之语。


【词语霸王别姬】  成语:霸王别姬汉语词典:霸王别姬

猜你喜欢

  • 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,久要不忘平生之言

    授命:献出生命。要( ㄧㄠ yāo ):通“约”,这里是穷困的意思。 见到有利之事,首先考虑是否合乎道义;在国家危亡关头,不惜付出生命;久处困境也决不忘记平生的诺言。 古时认为一个完美的人所应具

  • 河阳花貌

    源见“潘安貌”。形容俊美的容貌。清袁于令《西楼记.诘信》:“一别经年,怎河阳花貌,减些娇倩。”

  • 一牛鸣

    同“一牛吼地”。唐王维《与苏卢二员外期游方丈寺而苏不至因有是作》诗:“回看双凤阙,相去一牛鸣。”清黄遵宪《不忍池晚游诗》:“四壁晚钟齐接应,分明不隔一牛鸣。”见“一牛吼地”。唐·王维《与苏卢二员外游方

  • 百发百中

    原指射箭技艺高超,每一次都能命中目标。后泛指料事有充分把握。公元前281年,秦国名将白起率兵攻魏。苏秦的弟弟苏厉对西周君说,打败韩魏之师,杀死魏将犀武,攻取赵国蔺、离石和祁三县之地,都是白起干的。现在

  • 爨桐音

    同“爨下音”。前蜀韦庄《同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韵》:“貌愧潘郎璧,文惭吕相金。但埋丰狱气,未发爨桐音。”

  • 君向潇湘我向秦

    潇湘:湘水与潇水的并称。借指今湖南地区。秦:借指今陕西省。春秋时秦国奄有今陕西省地,故名。 你去湖南,我奔陕西。 表示一西一东,背道而驰,愈走愈远。 常用作客中送别之辞。语出唐.郑谷《淮上与友人

  • 倚檐映读

    源见“孙康映雪”。喻贫士勤学苦读。《玉支玑》三回:“倚檐映读光逾蜡,扫石烹尝味胜泉。”

  • 剑拔驽张

    原形容书法奇崛雄健。南朝梁袁昂《评书》:“梁鹄书如龙威虎振,剑拔弩张。”后用以比喻对立的双方,形成一触即发的极为紧张的势态。

  • 兰交

    源见“金兰之友”。称知心朋友。唐卢照邻《五悲.悲今日》:“兰交永合,松契长并。”【词语兰交】   汉语大词典:兰交

  • 犀牛望月

    《关尹子.五鉴》:“譬如犀牛望月,月形入角,特因识生,始有月形,而彼真月,初不在角。”又明陈继儒《太平清话》卷四:“吕东莱畜犀带一围,文理缜密,中有一月影,过望则见,盖犀牛望月之久,故感其影于角。”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