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非澹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

非澹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

澹泊:不慕荣利,也作“澹漠”。宁静:安静沉着。 不恬淡寡欲,就不能表现高尚的志趣;不安静沉着,就不能踏实地走向长远目标。 常用以勉人恬静寡欲,立志高远。语出《淮南子.主术训》:“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德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”三国.蜀.诸葛亮《诫子书》:“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,非澹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齐宫怨女

    同“齐蝉”。元张弘范《新蝉》诗:“齐宫怨女梦初惊,犹如薰风诉别情。”

  • 槎犯斗

    源见“乘槎”。指传说中登天遨游。唐韩偓《六月十七日召对自辰及申方归本院》诗:“坐久忽疑槎犯斗,归来兼恐海生桑。”

  • 瓯窭祝

    《史记.滑稽列传》:“(淳于)髠曰:‘今者臣从东方来,见道傍有禳田者,操一豚蹄,酒一盂而祝曰:“瓯窭满篝,汙邪满车,五谷蕃熟,穰穰满家。’”瓯窭,高地狭小之区。禳田,攘除灾荒祈祷丰收之祭。汙邪,低窪下

  • 倚盖

    《淮南子.天文训》:“天柱折,地维绝,天倾西北,故日月星辰移焉。”高诱注:“倾,高也。”后因以“倚盖”比喻天的形状。《晋书.天文志上》:“天之居如倚盖,故极在人北,是其证也。极在天之中,而今在人北,所

  • 知子莫若父,知臣莫若君

    意谓父亲最了解儿子,国君最了解臣属。语出《管子.大匡》:“鲍叔曰:‘先入有言曰:知子莫若父,知臣莫若君。今君知臣不肖也,是以使贱臣傅小白。贱臣知弃矣。’”也引作〔知臣莫若君,知子莫若父〕。《韩非子.十

  • 斆颦

    同“效颦”。宋王禹偁《海棠木瓜二绝句.海棠赠木瓜》:“群花自合知羞耻,莫对西施更斆颦。”【词语斆颦】   汉语大词典:斆颦

  • 鹏鷃喻

    源见“鲲鹏展翅”、“榆枋之见”。借指庄子逍遥的思想。唐李群玉《送人隐居》诗:“鹏鷃喻中消日月,《沧浪歌》里放心神。”

  • 画虎类犬

    同“画虎类狗”。《歧路灯》十一回:“‘这大相公聪明的很,他是看猫画虎,一见即会套的人。’李移微笑道:‘端福不甚聪明,恐画虎类犬。’”见“画虎不成反类狗”。《歧路灯》11回:“端福不甚聪明,恐~。”【词

  • 枕干之仇

    源见“不共戴天”。指极深之仇。宋无名氏《儒林公议》卷上:“弼与韩琦协议:制以三年为率,不得复有干请,久任者悉奏更之。由是阉宦大噪,恶弼如枕干之仇矣。”

  • 敖不可长,欲不可从,志不可满,乐不可极

    敖:通“傲”,傲慢。长( ㄓㄤˇ zhǎng ):滋长。从:通“纵”,放纵。 傲气不可滋长,情欲不可放纵,意志不可骄盈,行乐不可过分。 这是古人关于加强品德修养的格言。语出《礼记.曲礼上》:“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