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鱼传尺素

鱼传尺素

乐府诗集.相和歌辞十三.饮马长城窟行之一》:“客从远方来,遗我双鲤鱼。呼儿烹鲤鱼,中有尺素书。”后因以“鱼传尺素”为寄信之典。宋秦观《踏莎行》词:“驿寄梅花,鱼传尺素,砌成此恨无重数。”


主谓 尺素,古代用绢帛书写,通常长一尺,因以尺素称书信。指传递书信。语本《乐府诗集·饮马长城窟行》:“客从远方来,遗我双鲤鱼。呼儿烹鲤鱼,中有尺素书。”宋·秦观《踏莎行》:“驿寄梅花,~,砌成此恨无重数。”△用于指书信往来。↔鸿稀鳞绝 鱼沉雁杳 鱼沉雁渺 鱼沉鸿断鱼沉雁静


【典源】 《文选·乐府古辞〈饮马长城窟行〉》:“客从远方来,遗 (wei) 我双鲤鱼。呼儿烹鲤鱼,中有尺素书。长跪读素书,书上竟何如。上有加餐食,下有长相忆。”《玉台新咏》卷一亦载,题为汉蔡邕作,“餐食”作“飧食”。

【今译】 古乐府《饮马长城窟行》,写戍卒之妻在家中对远守戍边的丈夫的思念。诗中写道:“客人远方来,捎来双鱼书 (双鲤鱼,鱼形的两块木板,一底一盖,中间夹信)。呼童拆信函 (烹鲤鱼,为解绳开函之喻),中有尺素书(古人写信,多用一尺长的绢帛)。长跪捧书读,信中何所言? 先写妻子加餐多保重、又写自己思家长相忆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书信,多用以表现相思之情等。

【典形】 北鱼南雁、尺书双鲤、尺素、尺素书、鸿断鱼沉、寄鳞游、寄双鱼、锦鲤、锦鳞、鲤素、鲤滞、鳞鸿、鳞羽、六六鳞、烹鲤、烹鲤得书、凭鳞翼、双鲤、双鲤鱼、双鱼、双鱼素书、双鱼信、素鲤、素鳞书、素书、托鲤鱼、雁去鱼来、鱼肠尺素、鱼肠雁足、鱼沉雁杳、鱼传尺素、鱼笺、鱼来雁去、鱼书、鱼素、鱼信、鱼雁、鱼中素、赠鲤、遗鲤、湘鳞字、鲤鱼传尺素、瑶缄附鲤鱼、烹鱼得尺素、书在鲤鱼中、书札损文鳞、开鱼得锦字、鲤鱼音信、雁来鱼去、尺素千金、信待鱼通、鱼鳞雁羽、鱼沉尺素、鱼书雁帛、双鱼尺素、三十六鳞、鲤鱼双、双双鲤、尺鲤书、落雁沉鱼。

【示例】

〔北鱼南雁〕 宋·汪元量《晓行》:“西舍东邻今日别,北鱼南雁几时通。”

〔尺书双鲤〕 清·丘逢甲《啸桐北上归卧病沪渎》:“斗酒只鸡追夙约,尺书双鲤剩春痕。”

〔尺素〕南朝梁·王僧孺《��衣》:“尺素在鱼肠,寸心凭雁足。”

〔尺素书〕 宋·苏轼《杜介送鱼》:“病妻起斫银丝鲙,稚子欢寻尺素书。”

〔鸿断鱼沉〕 宋·张孝祥 《浪淘沙》:“清兴满山阴,鸿断鱼沉,一书何啻直千金?”

〔寄鳞游〕 五代·李煜《采桑子》:“回首边头,欲寄鳞游,九曲寒波不泝流。”

〔寄双鱼〕 宋·黄庭坚《次韵寅庵》:“不用看云眠永日,会思临水寄双鱼。”

〔锦鲤〕 宋·李泳 《贺新郎·感旧》:“问锦鲤何时重到,楼回层城看不见,对潇潇暮雨怜芳草。”

〔锦鳞〕 宋·李浙《踏莎行·送新城交代李达善》:“清江极目带寒烟,锦鳞去后凭谁问?”

〔鲤素〕 南朝陈·王磋《长相思》:“雁封归飞断,鲤素还流绝。”

〔鲤滞〕 明·杨慎《七犯玲珑·叙庵弟惇》:“遥忆在南州,鲤滞书难求,鸿冥网莫兜。”

〔鳞鸿〕 宋·范成大《次伯安推官赠别韵》:“千里音书慰离索,莫言天远费鳞鸿。”

〔鳞羽〕 元·耶律楚材《思亲有感》之一:“欲凭鳞羽传安信,绿水西流雁北飞。”

〔六六鳞〕 宋·陆游《九月晦日作》之三:“锦城谁与寄音尘,望断秋江六六鳞。”

〔烹鲤〕 唐·骆宾王《夏日夜忆张二》:“烹鲤无尺素,筌鱼劳寸心。”

〔凭鳞翼〕 宋·柳永《倾杯乐》:“为忆芳容别后,水遥山远,何计凭鳞翼?”

〔双鲤〕 唐·韩愈《寄卢仝》:“先生有意许降临,更遣长须致双鲤。”

〔双鱼〕 唐·卢纶《夜中得循州赵司马侍郎书》:“瘴海寄双鱼,中宵达我居。”

〔双鱼素书〕 宋·陆游《闻王嘉叟讣报有作》:“只鸡絮酒纵有时,双鱼素书长已矣。”

〔双鱼信〕 唐·张祜《寄卢载》:“少见双鱼信,多闻八米诗。”

〔素鲤〕 宋·吕渭老《念奴娇·赠希文宠姬》:“素鲤频传,蕉心微展,双蕊明红烛。”

〔素鳞书〕 宋·张元干《临江仙·荼縻》:“一枝春瘦想如初,梦迷芳草路,望断素鳞书。”

〔素书〕 唐·岑参《夜过磐豆隔河望永乐》:“波上思罗袜,鱼边忆素书。”

〔托鲤鱼〕 清·秋瑾《寄珵妹》:“年年常是感离居,两地相思托鲤鱼。”

〔雁去鱼来〕 明·徐渭《寄朱君邦宪》:“雁去鱼来复儿春,托缄犹胜挹清尘。”

〔鱼肠尺素〕 北周·庾信《谢滕王集序启》:“鱼肠尺素,凤足数行,书此谢辞,终知不尽。”

〔鱼沉雁杳〕 宋·朱淑真《寄情》:“欲寄相思满纸愁,鱼沉雁杳又还休。”

〔鱼传尺素〕 宋·秦观《踏莎行》:“驿寄梅花,鱼传尺素,砌成此恨无重数。”

〔鱼笺〕 宋·陆游《沁园春·三荣横溪阁小宴》之二:“消魂处,是鱼笺不到,兰梦无凭。”

〔鱼来雁去〕唐·骆宾王《忆蜀地佳人》:“东吴西蜀关山远,鱼来雁去两难闻。”

〔鱼书〕 宋·晏殊《无题》:“鱼书欲寄何由达,水远山长处处同。”

〔鱼素〕 清·黄鷟来《沈阳秋日得家问寄怀》:“纵裁鱼素难书德,但得蛇珠拟报恩。”

〔鱼信〕 元·张翥《唐多令》:“欲寄长河鱼信去,流不到,白蘋洲。”

〔鱼雁〕 宋·秦观《鹧鸪天》:“一春鱼雁无消息,千里关山劳梦魂。”

〔赠鲤〕 唐·张九龄《武司功有幽庭春暄见贻》:“赠鲤情无间,求莺思有余。”


【词语鱼传尺素】  成语:鱼传尺素汉语词典:鱼传尺素

猜你喜欢

  • 蓝桥投杵

    源见“蓝桥”。比喻男方求爱。明汪廷讷《种玉记.绦探》:“私谛,要图那湘皋解佩,且先效蓝桥投杵。”

  • 荆花烂熳

    源见“田家荆合”。形容兄弟并茂。前蜀贯休《杜侯行》:“雁影参差入瑞烟,荆花烂熳开仙圃。我闻大中 咸通真令主,相惟大杜兼小杜。”

  • 雍门哀

    同“雍门泣”。宋朱熹《登定王台》诗:“从知爽鸠乐,莫作雍门哀。”

  • 中人以上,可以语上

    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。 表示要因材施教。语出《论语.雍也》:“子曰:‘中人以上,可以语上也;中人以下,不可以语上也。’”汉.东方朔《非有先生论》:“吴王曰:‘中人以上,可以语上也。先

  • 窟室

    《左传.襄公三十年》:“郑 伯有耆酒,为窟室,而夜饮酒,击钟焉,朝至未已。”杜预注:“窟室,地室。”后借指畅饮欢娱之所。清赵翼《儿辈既为余暖寿即事志感》诗:“正当欢娱忘夜永,恨不窟室酣连旬。”【词语窟

  • 执命

    《论语.季氏》:“陪臣执国命,三世希不失矣。”后以“执命”谓执掌政权。郭沫若《历史人物.屈原研究》:“继承着奴隶宗主周室的衰落和‘世卿制’之逐渐废除,应运而起的‘执命’的‘陪臣’与‘横议’的‘处士’,

  • 螳斧

    源见“螳臂当车”。螳螂的前足如镰刀状,因谓之“螳斧”。亦比喻脆弱之力。宋李觏《蝉》诗:“螳斧不劳阴致害,貂冠犹可共传名。”《花月痕》四回:“四围炮火,中天掣列缺之鞭;一片刀光,半夜射望诸之魄。蝟蜂立折

  • 颜公粥

    唐颜真卿《与李太保帖》:“拙于生事,举家食粥,来已数月,今又罄竭,祗益忧煎。”后因以“颜公粥”指贫穷者的饭食。宋张耒《酬同年徐正夫司户时公欲卜筑嵩洛间》:“釜厌颜公粥,囊须赵壹钱。”【词语颜公粥】  

  • 誓骨

    《淮南子.齐俗训》:“故胡人弹骨,越人契臂,中国歃血也,所由各异,其于信一也。”高诱注:“胡人之盟约,置酒人头骨中,饮以相诅。”后因以“誓骨”指订立盟约,表示决心。康有为《上清帝第五书》:“无有结缨誓

  • 折麻

    《楚辞.九歌.大司命》:“折疏麻兮瑶华,将以遗兮离居。”折麻,意指折取神麻之花,以赠离群索的远方所怀念之人。后用为怀友之典。唐.钱起《游辋川至南山寄谷口王十六》诗:“折麻定延伫,乘月期招寻。”此处以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