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黑白分明

黑白分明

原意为黑色、白色区分明显;借此比喻是非、善恶区分得很清楚。 汤金钊(?-1856年),字敦甫,萧山(今浙江萧山县)人。嘉庆四年(1799年)进士,授编修。升礼部侍郎。清宣宗旻宁(道光帝)即位,汤金钊调吏部。皇帝命令各省查州、县不合理的陋规,明定限制。汤金钊上奏条陈,辨别是非,最后称:“要有好政绩,重要的是要能有一个好官,能得到一个好官,虽然征取赋税于民众而百姓还爱戴他,也不妨碍他的公正廉洁;如果得不到一个好官,虽然不征取于民众而百姓还嫉恨仇视他,怎能说他是公正廉洁的呢?因此有能力治理地方的官员不用严法,只有在总督、巡抚举动措施公正廉明,不然也不是严法所能限制得住的。”当时朝廷内外大臣也还多说那些陋规不便,等到汤金钊上奏呈入,皇帝手批奏章答道:“朝廷中有直言规谏的大臣,使我心中对好坏是非黑白分明,又不损伤国家政治体制,我非常欢欣喜悦!”给予奖励。

【出典】:

清史稿》卷364《汤金钊传》11427页:“金钊疏言:‘……吏治贵在得人,得其人,虽取于民而民爱戴之,不害其为清;非其人,虽不取于民而民嫉仇之,何论其为清?有治人无治法,惟在督、抚举措公明,而非立法所能限制。’会中外大臣亦多言其不便,金钊疏入,上手批答曰:‘朝有诤臣,使朕胸中黑白分明,无伤于政体,不胜欣悦!’予议叙。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40回:“黑怎么说得不黑?……这黑白分明上,却是混淆不得。” 鲁迅《花边文学·奇怪(三)》:“再翻下去是穆时英先生的《墨绿衫的小姐》里有三幅插画,有些像麦绥莱勒的手笔,黑白分明。”


主谓 比喻好坏是非区分得很清楚。语出汉·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保位权》:“黑白分明,然后民知所去就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40回:“黑怎说得不黑……这~上,却是混淆不得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形容人的判断力。 →明辨是非 ↔黑白混淆 颠倒是非。也作“白黑分明”。


【词语黑白分明】  成语:黑白分明汉语词典:黑白分明

猜你喜欢

  • 回日轮

    同“回天倒日”。清归庄《读心史七十韵》:“一夫挥长戈,力能回日轮。”

  • 击唾壶

    同“唾壶击缺”。清归庄《与侯彦舟书》:“弟病废之人,泥涂自甘,顾不能为君击唾壶耳。”【词语击唾壶】   汉语大词典:击唾壶

  • 麻姑爪

    晋.葛洪《神仙传.麻姑》:“又麻姑鸟爪,蔡京见之,心中念言:背大痒时,得此爪以爬(pá,搔)背,当佳。方平已知京心中所念,即使人牵京鞭之,谓曰:‘麻姑,神人也。汝何忽谓爪可以爬背耶?’但见鞭着京背,亦

  • 哲人萎

    同“哲人其萎”。明陆采《怀香记.哀中闻喜》:“白玉楼成促去期,天公故使哲人萎。”【词语哲人萎】   汉语大词典:哲人萎

  • 晏子近市居

    《左传.昭公三年》:“初,景公欲更晏子之宅,曰:‘子之宅近市,湫溢嚣尘,不可以居,请更诸爽垲者。’辞曰:‘君之先臣容焉,臣不足以嗣之,于臣侈矣。且小人近市,朝夕得所求,小人之利也。敢烦里旅?’”春秋时

  • 优孟

    源见“优孟衣冠”。本为春秋 楚国著名优人。亦泛称演戏艺人。清 张三礼《〈空谷香传奇〉序》:“史家传志之文学,士大夫或艰涉猎,及播诸管弦,托于优孟,转令天下后世观场者,若古来忠孝贤奸凛然在目。”亦谓一味

  • 苏仙故井

    同“苏井”。清蒲松龄《赠医士卢鹤友》诗:“苏仙故井犹存楚,秦国良医旧姓卢。”

  • 桑田海水

    同“沧海桑田”。清毛奇龄《醉蓬莱.题赠徐涵之小蓬莱别业》词:“一任人间,似桑田海水。”

  • 於菟

    春秋时楚国方言,称虎为“於( ㄨ wū 乌)菟( ㄊㄨˊ tú 图)”。《左传.宣公四年》:“楚人谓乳毂,谓虎於菟。”《文选.左思.吴都赋》:“於菟之族。”刘良注:“於菟,虎也,江淮间谓虎为於

  • 李泌赋棋

    唐.李蘩《邺侯外传》:“玄宗方与张说观棋,中人抱泌至,俶(注:泌姑子,名员俶,时年九岁)与刘晏皆在帝侧。及玄宗见泌,谓说曰:‘后来者与前儿迥殊,仪状真国器耳!’说曰:‘诚然。’遂命说试为诗,即令咏方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