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仲蔚蓬蒿”。借指隐居贫士。唐 李元操《和从叔禄愔元日早朝》:“谁怜张仲蔚,日暮反蒿莱。”
指深闺。汉代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重闺幽闼,转相逾延。”【词语幽闼】 汉语大词典:幽闼
同“指鹿为马”。汉陆贾《新语.辨惑》:“秦二世之时,赵高驾鹿而从行。王曰:‘丞相何为驾鹿?’高曰:‘马也。’王曰:‘丞相误也,以鹿为马。’高曰:‘陛下以臣言不然,顾问群臣。’臣半言鹿,半言马。”偏正
同“汗牛充栋”。宋陆游《冬夜读书》诗:“茆屋三四间,充栋贮经史。”【词语充栋】 汉语大词典:充栋
《后汉书.儒林传序》:“建武五年,乃修起太学……服方领习矩步者,委它乎其中。”又《马援传》:“勃衣方领,能矩步,辞言娴雅。”李贤注:“前书《音义》曰:‘颈下施衿领正方,学者之服也。’矩步者,回旋皆中规
同“灵犀辟尘”。唐李商隐《碧城》诗:“碧城十二曲栏干,犀辟尘埃玉辟寒。”
南朝 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:“谢太傅寒雪日内集,与儿女讲论文义,俄而雪骤,公欣然曰:‘白雪纷纷何所似?’兄子胡儿曰:‘撒盐空中差可拟。’兄女(谢道韫)曰:‘未若柳絮因风起。’公大笑乐。”后以“咏
同“一瓢自怡”。明高启《言公井》诗:“一瓢乐未改,庶几回也心。”
源见“一诺千金”。谓重然诺,守信用。唐杜甫《敬赠郑谏议十韵》:“将期一诺重,歘使寸心倾。”
宋.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圆智举东坡诗‘溪声便是广长舌,山邑岂非清净身’,曰:‘若不到此田地,如何有这个消息?’此菴曰:‘是门外汉耳。’”宋.苏东坡于元丰七年(公元1084年)由黄州赴汝州途中,曾游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