㟃峿山
即今江苏新沂市南五十里司吾山。 西汉置司吾县,以此山名。《宋史·魏胜传》: 南宋绍兴末,胜 “知海州兼山东路忠义军都统, 遣其子昌同㟃峿山首领张荣,持旗榜往结山东忠义”。
古山名。即今江苏省新沂市南马陵山支脉㟃峿山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汉乾祐二年(949年),“徐州将成德钦败唐兵于㟃峿镇”。
即今江苏新沂市南五十里司吾山。 西汉置司吾县,以此山名。《宋史·魏胜传》: 南宋绍兴末,胜 “知海州兼山东路忠义军都统, 遣其子昌同㟃峿山首领张荣,持旗榜往结山东忠义”。
古山名。即今江苏省新沂市南马陵山支脉㟃峿山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汉乾祐二年(949年),“徐州将成德钦败唐兵于㟃峿镇”。
即今湖南凤凰县东北五十六里竿子坪。明置筸子坪长官司于此。清严如熤 《苗疆险要考》谓 “峰峦环绕,溪流映带,地势颇为平衍,明置土司守其地。为三磴坡、火麻塘、白羊洞各苗寨总路,与乾州镇溪所俱为扼要之地,镇
在今河南登封市北五里。五代周改嵩阳观为太乙书院。北宋改名太室书院,后改为嵩阳书院。程颢、程颐曾讲学于此。与睢阳书院、岳麓书院、白鹿洞书院并称四大书院。元改为嵩阳宫。清复为嵩阳书院。在河南省登封市区北、
即今云南泸水县治鲁掌镇。清代属保山县,乾隆十二年 (1747) 置鲁掌土千总。彝语 “鲁” 为龙,“掌” 为粮,意即龙王恩赐粮食的地方。民国年间废。
战国秦置,在今陕西商南县西南丹江上。即秦之南关。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 苏秦说楚威王曰:秦“一军出武关,一军下黔中,若此,则鄢郢动矣”。汉高祖即由武关入秦,子婴降,秦亡。唐移今陕西丹凤县东南武关街。唐末
辽置,在今辽宁朝阳市东新店附近。
①东汉初平三年(192)分乌伤县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即今浙江金华市。以山得名。三国吴宝鼎元年(266)为东阳郡治。南朝陈为金华郡治。隋开皇九年(589)改名吴宁县。②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武强县置,属
秦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即今江西波阳县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 “番君吴芮率百越佐诸侯。” 《集解》 引韦昭曰: “吴芮为番令,故号曰番君。” 西汉改作番阳县。(番pó) 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江西省鄱阳县东北
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北。为滹沱河、汾河分水岭。《寰宇记》卷42忻州秀容县:“系舟山,尧遭洪水系舟于此,在县南四十里。”即此。又称小五台、丛蒙山。在山西省太原市东北。绵亘于定襄、忻州、阳曲三县市交界处。相传
在今湖北竹溪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9竹溪县: 鼓圆山 “在县南六十里。两山对峙,南为南鼓山,北为北鼓山。山形甚固,下各有洞”。
公元1222—1292年印度尼西亚爪哇的王国。都城新柯沙里在今玛琅北部。在葛达那加拉统治时期,势力超过苏门答腊室利佛逝国,领土达到加里曼丹西北、马来半岛等地。1293年为麻喏巴歇国所取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