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七十二沽

七十二沽

在今天津市区及宝坻、宁河县境。清同治《续天津县志》卷7: “天津有七十二沽之名,实只二十一沽。曰丁字沽、西沽、东沽、三汊沽、小直沽、大直沽、贾家沽、邢家沽、咸水沽、葛沽、元沽、草头沽、桃源沽、盘沽、四里沽、邓善沽、郝家沽、东泥沽、中泥沽、西泥沽、大沽,此二十一沽从西潞河名也。西潞河一名西沽河。在宝坻者二十九,曰翦子沽、南寨沽、五道沽、小塔沽、又小塔沽、王家沽、曹家沽、葫芦沽、青稗沽、于家沽、梁家沽、貂子沽、西鲁沽、东鲁沽、菱角沽、矼石沽、塔沽、半截沽、大��沽、玛瑙沽、大骆里沽、小骆里沽、大沽、滩沽、北李子沽、南李子沽、八道沽,傍道沽、西壮沽;在宁河者二十二, 曰齐家沽、南沽、江石沽、大麦沽、傍道沽、捷道沽、麦子沽、东槐沽、中兴沽、北涧沽、盘沽、南涧沽、钓楼沽、汉沽、马杓沽、李家沽、又李家沽、蛏头沽、宁车沽、塘儿沽、田家沽、丰家沽。此二县五十一沽从东潞河名也。东潞河一名东沽河。”今大部分沽已淤积成平地,沽名成为地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皇姑屯

    一作黄桂屯。在今辽宁沈阳市皇姑屯区内,为京沈铁路站。初为京沈铁路终点,名沈阳站,后铁路延长至沈阳城西,改名皇姑屯站,亦称为老站,是东北地区铁路重要枢纽。1928年6月东北军阀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于此

  • 白登堡

    在今山西阳高县东南二十里大白登镇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同府》:白登堡“在阳高县南三十里。明永乐中筑,周二里有奇,高三丈,濠深一丈五尺。或云即白登故城”。在今山西省阳高县南。明永乐中筑,周二里有奇,高三丈。

  • 举岭寨

    在今安徽休宁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休宁县: 举岭寨 “在县东北十五里天葆岩。《志》 云:县东南方山有白际岭寨……皆宋置,元废”。

  • 东晋寿郡

    南朝齐永泰元年(498)置(一说东晋安帝时置),属梁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。北魏辖境相当今四川广元市大部分地。《梁书·邓元起传》:“魏将王景胤、孔陵寇东西晋寿”,元起救之,“比至,魏已攻陷两晋寿”。北

  • 蚕室

    即今山东滕州市东三十里蚕母山。《左传》:哀公八年 (前487),“吴师克东阳而进,舍于五梧。明日,舍于蚕室”。即此。

  • 可可以力更

    一作克克伊尔根。简称可镇。即今内蒙古武川县驻地可可以力更镇。旧属归绥县,1915年划归武川县,为县驻地。

  • 河阳州

    元至元十六年 (1279) 置,为澂江路治。治所在今云南澄江县西三里旧街子。二十六年(1289) 降为县。元至元十六年(1279年)置,治今云南省澄江县,属澂江路。二十六年降为河阳县。

  • 禹城县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祝阿县置,属齐州。治所在今山东禹城市西南十七里。乾元二年 (759)移驻迁善村 (今山东禹城市)。宋属济南府。元属曹州。明属济南府。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。1925年属德临道。1

  • 望都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中山国。治所在今河北唐县东北十四里高昌店。《水经· 滱水注》: “ 《帝王世纪》 曰: 尧母庆都所居,故县目曰望都。” 北魏属北平郡。北齐废隋开皇六年 (586) 复置,属定州,大业初废。

  • 长宁山

    又名长平山、照山、峨头岭。即今四川剑阁县东南鹤龄镇与苍溪县交界处之长林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昭化县:长宁山在“县西南九十里。上平下险,其上有池,清澈不竭。宋王智于此筑城据守,后王昭因其遗址立寨,驻兵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