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会桥
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徐州:万会桥“旧城东北三里,跨泗水上。以铁索维舟为之。水陆往来, 皆集于此。俗名大浮桥”。
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徐州:万会桥“旧城东北三里,跨泗水上。以铁索维舟为之。水陆往来, 皆集于此。俗名大浮桥”。
即沱江。今四川成都平原北部之蒲阳河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彭州九陇县: “武后时,长史刘易从决唐昌沲江,凿川派流,合堋口埌岐水溉九陇、唐昌田。”
又名锦城、锦里。三国蜀汉建,为管理织锦宫署驻地。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郊南河 (锦江) 南岸。唐徐坚 《初学记》 卷27引任豫 《益州记》: “锦城在益州南笮桥东,流江南岸,蜀时故锦官也。其处号锦里,城墉
在今云南昆明市西南碧鸡山右,与碧鸡山相望。《清一统志·云南府》 引 《府志》: “以山形似秦峣关,故名。” 下有明杨慎别业。
又名洪牙山、洪崖山。在今广西灵山县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9钦州:“红牙山在灵山县北二十五里。”
即阳元水。在今四川奉节县西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阳元水 “出阳口县西南高阳山东。东北流径其县南,东北流,丙水注之。……其水北流入高阳溪,又东北流注于江,谓之阳元水口”。熊会贞按: “因水出高阳山,故
一名纥千山。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,与阳高县接界。《元和志》卷14云中县:“纥真山,在县东三十里。虏语纥真,汉言三十里。其山夏积雪霜。”
明置,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北三江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绍兴府:三江守御千户所“在府东北三十七里浮山之阳。洪武二十年建,城周三里有奇”。清初裁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置,治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北三江。属临山
即今台湾省宜兰县东龟山岛。清道光《噶玛兰厅志》卷1:“龟山一名龟屿,在厅治东六十里海中, 以形得名。”
即狼楚河。今西藏西部象泉河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3《山川》:冈噶江“源出冈底斯山东南,山在番地极西阿哩之达克喇城东北……东南有朗卜切喀巴普山,山形似蹲象,故名。其山北麓有泉,出汇为池,西北流,有一水自
清置,属郃阳县。即今陕西合阳县东南黑池镇。在陕西省合阳县东南部。面积84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黑池,人口4830。相传昔有涝池,池水乌黑,故名。清雍正年间设镇。1949年设黑池乡,1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