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都

三都

①《左传》:定公十二年(前498),“仲由为季氏宰,将堕三都”。杜注:“三都,费、郈、成也。”

②相传古蜀国有三都:成都(今四川成都市)、广都(今四川双流县东南中和镇)、新都(今四川新都县)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“蜀以成都、广都、新都为三都,号名城。”

③东汉称洛阳为东都、长安为西都、宛为南都,合称“三都”。

④三国魏、蜀、吴三国之都。魏都邺(今河北临漳县西南)、蜀都成都(今四川成都市)、吴都建业(今江苏南京市),称为三都。西晋左思写有《三都赋》。

⑤唐都长安,显庆二年(657)建洛阳为东都,天授元年(690)建晋阳为北都,与长安合称“三都”。


(1)古地名。(1)《左传》定公十二年(前498年):“仲由为季氏宰,将堕三都。”杜注:“三都,费、郈、成也。”(2)东汉称雒阳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)为东都,长安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)为西都,宛(今河南南阳市)为南都,合称“三都”。(3)晋左思作《三都赋》,指三国魏都邺(今河北临漳县西南)、吴都建业(今江苏南京市)、蜀都成都(今四川成都市)为“三都”。(4)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“蜀以成都(今四川成都市)、广都(今双流县东南中兴)、新都(即今成都市新都区)为三都。”(5)唐定都长安(今陕西省西安市)。显庆二年(657年)建洛阳(今河南洛阳市)为东都,天授元年(690年)建晋阳(今山西太原市南古城营)为北都,与长安合称“三都”。(2)集镇名。在海南省儋州市西北部。人口 2600。明正德七年(1512年)在儋州西部置立麻都、薛馆都、曾刘都,简称三都。1930年建圩,故名三都圩。1957年设三都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改设区,1986年置镇。2002年并入洋浦经济开发区。为洋浦经济开发区组团之一。那干公路经此。(3)村名。又称街上。在福建省邵武市北部、晒口溪畔。属水北镇。人口650。明设都图,此为三都,故名。20世纪40年代曾为区苏维埃政府驻地。有瓷器、耐火材料厂。有公路南接水杉公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抱旗山

    在今广东南海市东南。东北距广州市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州府南海县: 抱旗山在“府 (今广州市) 西南四十里。以形似名,为郡之前案,江水环达,上有古烽堠,其南为南山峡,屹立江滨”。

  • 扈涧水

    在今河南郏县西十里。汝水支流《新唐书·哥舒曜传》: 唐建中四年 (783),李希烈围哥舒曜于襄城。河南都统李勉为解襄城围,令神策将刘德信等袭许州,“未至,有诏切让,使班师,德信等惶惑还,军无斥侯,至扈

  • 林皋堡

    明置,属宁夏左屯卫。即今宁夏青铜峡市北林皋村。

  • 打鼓山

    ①在今安徽宿州市北。《清一统志·凤阳府》:打鼓山“在宿州北三十里。有三峰倚天,名曰鼓山。山中有声如鼓自鸣,岁则大熟。其东北岭有二泉,可溉田数千亩”。②又名打狗山。即今台湾省高雄市高雄港北侧万寿山。清康

  • 百梁县

    南齐置,为百梁郡治。治所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。隋开皇初废。古县名。南朝齐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北。为百梁郡治。梁、陈间废。

  • 孤山

    ①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五十六里。《宋史·宋琪传》: 端拱二年 (989),将讨幽蓟,宋琪上疏 “令大军会于易州,循孤山之北,漆水以西,挟山而行,援粮而进。涉涿水,并大房,抵桑干河,出安祖砦,则东瞰燕城

  • 六诏岭

    在今浙江奉化市西南一百里六诏村。清乾隆《宁波府志》卷7:六诏岭“相传王右军尝隐此,故诏起之”。

  • 高家沟镇

    即今江苏涟水县西北五十六里高沟镇。清嘉庆 《海州直隶州志》卷14沭阳县: “高家沟镇去治九十里。”

  • 元池县

    唐末置,属岚州。治所在今山西静乐县东南。北宋咸平五年(1002)废。

  • 闻义县

    即开义县。在今辽宁义县东南四十里开州屯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宜州闻义县: “世宗置。初隶海北州。后来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