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阳镇

三阳镇

即今江苏海门市东六十里三阳镇。清光绪《海门厅图志》卷9有三阳镇。


(1)在江苏省海门市东部。面积40平方千米。人口3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阳,人口1万。传有扬州、徽州、宁波三户客商在此开店,为使经商兴旺发达,取“三阳开泰”之意而名。1949年为三阳乡,1957年南阳、占先、启珍、同济等乡并入。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为乡,1986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玉米、豆类等。有纺织、电子、机械、化工、建材、玩具等厂。常聚等公路经此。(2)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东北部。面积104平方千米。人口4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阳,人口3110。因三条小溪汇于村西,雨季河水汪洋,名三洋。后建南北向三孔石桥,朝阳斜射,水中现三日影,遂称三阳桥。村以桥名。1949年设三阳等乡,1958年设三阳公社,1983年改乡,1992年改设镇。为市粮食重点产区,特产蓖麻、夏布。有酌江水库。有煤矿及水泥、砖瓦、塑料、夏布、建筑、食品、酿酒等厂。有夏布批发市场。320国道和三水、三杨等公路经此。(3)在湖北省京山县北部、高关水库东北侧。面积234平方千米。人口3.5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阳,人口 2670。传其地有太阳山、太阳石、太阳寺,故名三阳。解放初为第五区。1958年属宋河公社,1975年设三阳公社。1984年置三阳镇。大富水流经全境,大部为山地丘陵。主产稻。盛产香菇、板栗、银杏。有机械、家具、油漆、橡胶、鞭炮、服装、印刷等厂。有公路通新市。古迹有王匡、王凤领导的绿林军屯兵之地三王城遗址。(4)在陕西省平利县西北部。面积182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泗王庙,人口750。1996年朝阳、湖河、良西三乡合置三阳镇。主产玉米、小麦、稻,盛产茶叶、木耳、生漆、蚕茧、烤烟、芝麻、花生、苎麻及木材。为附近农副产品集散地。有公路接316国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匈奴

    我国古代北方民族。又称“胡”。有学者认为即周代典籍中所见之薰粥、��狁。战国时期,分布于秦、赵、燕(西部)三国之北,三国皆筑长城以拒之。秦始皇命蒙恬北征匈奴,取“河南”(今

  • 行台镇

    金置,属行唐县。在今河北行唐县西北秦台乡。

  • 平都

    ①春秋战国时巴国别都。在今四川丰都县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巴志》:“巴子时虽都江州,或治垫江,或治平都, 后治阆中。”《水经·江水注》:江水“东历平都,(东望)峡对丰民洲,旧巴子别都也”。东汉永元二年

  • 杨梅滩

    在今福建连城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连城县:“杨梅滩在县西北六十里。其水出长汀县,合虎忙岭诸水,滩流险厄。上多杨梅,因名。下流入于文溪。”

  • 百叠岭

    在今湖南蓝山县东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蓝山县:百叠岭“以山岭稠叠而名”。

  • 顿逊国

    亦称典孙或典逊。在今缅甸南端之丹那沙林附近。《太平御览》 卷788引竺芝 《扶南记》 曰:“顿逊国属扶南。” 《梁书·海南诸国列传·扶南国》:“其南界三千余里有顿逊国,在海崎上,地方千里,城去海十里。

  • 太傅墟

    在今江西上犹县西北百里礼水东岸。明、清时浮龙巡司驻此。

  • 锭钩屿

    在今台湾省澎湖县东北,西南距北寮半岛奎壁山约六里。清高拱乾 《台湾府志》 卷1: 锭钩屿“屿产紫菜,澎民常往采焉”。

  • 宁津千户所

    明成化中置,属成山卫。治所即今山东荣成市东南宁津镇。东、南、北三面皆滨海,地势险隘,为海口重地。后废。明成化年间置,治今山东省荣成市东南宁津所。属成山卫。

  • 三座塔厅

    清乾隆三十九年(1774)析塔子沟厅东部地置,属直隶省承德府。治所在三座塔(今辽宁朝阳市)。四十三年(1778)改为朝阳县。清乾隆三十九年(1774年)置,治今辽宁省朝阳市。直属直隶省。四十三年降为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