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上东门

上东门

①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洛阳城东面北头第一门。汉曰上东门,魏、晋改为建春门。《后汉书·郅恽列传》:恽为上东城门侯,“帝尝出猎,车驾夜还,恽距关不开”。即此。

②汉魏洛阳城内宫城东门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晋永宁二年(302),齐王冏与长沙王乂相攻于洛阳城内,晋惠帝幸上东门,“矢集御前,群臣死者相枕”。即此。

③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洛阳城东面北头第一门。隋曰上春门,唐改为上东门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天宝十四载(755),安禄山遣田承嗣犯东都,封常清与之“战上东门内,又败”。即此。


(1)东汉洛阳城东门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汉魏洛阳故城。三国魏改名建春门。晋阮籍诗《步王上东门》,即此。(2)隋唐洛阳郭城东门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。武周长寿中建。(3)集镇名。在山东省蒙阴县北部。属野店镇。人口 1640。据《包氏族谱》记载,东晋大兴四年(321年)包姓自山西潞安府举家六口迁此落户,因村东小河是东周时齐鲁界河。此处是故鲁国的东门户,故得村名曰东门。清初下东门建村后改称今名。有果园、丰产林。有砖场、农副产品加工坊和面食业。有乡道接坦常公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七

    即今浙江嵊泗县西海中小戢山。明《郑和航海图》作“小七”。

  • 平北县

    ①1935年4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,治治城(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治城羌族乡)。同年5月废。②1946年5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平原、禹城二县析置,治王凤楼村(今山东平原县东王凤楼镇)。取二县首字为名。1950年

  • 宋平郡

    南朝宋置,属交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河内市。南齐治所在昌国县(今河内市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河内市一带。隋开皇九年(589)平陈后废。南朝宋置宋平县,后升为郡,南齐治昌国县(今越南河内市)。属交州。隋平陈废。

  • 春秋晋地,故址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。《左传》: 文公六年 (前621),“阳处父至自温,改蒐于董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省万荣县西。《左传》文公六年(前621年):晋阳处父至自温,“改蒐于董

  • 北平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中山国。治所在今河北满城县北十里。北魏孝昌中移治今顺平县东北二十里,为北平郡治。北齐属中山郡。隋开皇初属定州,移治今顺平县。唐万岁通天二年(697)改为徇忠县,神龙元年(705)复为北平县

  • 康佐寨

    元置,在今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西南。明洪武十九年 (1386) 改为康佐副长官司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西南。属普定路。明洪武十九年(1386年)改康佐长官司。

  • 乌撒路

    元至元十三年(1276)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即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为乌撒府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于乌蛮乌撒部地置路,治今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。辖境相当

  • 赤沙澳

    在今广东惠来县东南前詹镇海滨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惠来县:赤沙澳“在县南四十里。沙隄蔽涛,海艘时集于此,为防御要地”。

  • 高桐关

    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。《晋书· 吕光载记》: 东晋太元十年 (385),吕光自西域还,“苻坚高昌太守杨翰说其凉州刺史梁熙拒守高桐、伊吾二关。熙不从”。

  • 朔平府

    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治所在右玉县(今山西右玉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朔州市与左云、右玉以及内蒙古凉城、卓资县地。1912年废。清雍正三年(1725年)置,治右玉县(今属山西)。属山西省。辖境约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