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上京

上京

①即上都。京都的通称。东汉班固《幽通赋》:“皇十纪而鸿渐兮,有羽仪于上京。”

②京都名。(1)唐渤海国以王都忽汗城为上京龙泉府,在今黑龙江宁安市西南渤海镇(东京城)。《新唐书·渤海传》:“天宝末,钦茂徙上京,直旧国三百里忽汗河之东。”即此。辽天显元年(926)为辽所灭,改为天福城。上京仿唐长安城建,规模宏伟。今尚存遗址。 (2)契丹会同元年(938)改皇都为上京临潢府,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(林东镇)南波罗城(上京城遗址)。(3)金初沿袭辽制,仍称临潢府为上京。天眷元年(1138)改为北京,以京都会宁府为上京,在今黑龙江阿城市南白城。

③亦名西楼。辽五京之一。为前期首都。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(林东镇)南波罗城(上京城遗址)。神册三年(918)建,名曰皇都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“上京,太祖创业之地。负山抱海(河),天险足以为固。地沃宜耕植,水草便畜牧。……天显元年,平渤海归,乃展郛郭,建宫室,名以天赞。……城高二丈,不设敌楼,幅员二十七里。”天显十三年(938)改名上京,置临潢府。金天眷元年(1138)改为北京。古城遗址尚存。


(1)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渤海镇。渤海国以王都忽汗城为上京龙泉府。(2)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东南林东镇南古城。契丹会同元年(938年)改皇都为上京临潢府。为辽前期首都。自辽圣宗统和二十五年(1007年)以后,首都移至中京大定府,此成为旧都,亦为陪都。金初仍旧称,天眷元年(1138年)改称北京。(3)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市南白城。金天眷元年(1138年)以京师会宁府为上京,正隆二年(1157年)废上京称号,大定十三年(1173年)复称上京。

金上京城遗址示意图

辽上京城遗址示意图


猜你喜欢

  • 稠岭

    ①在今安徽石台县东四十里。黄山山脉与九华山脉连接处,青弋江与秒浦河分水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7石埭县 “盖山” 条下: “稠岭在县 (广阳镇) 西七十里。草木丛密,登陟峻险,为往来之通道。”②在今浙江

  • 汉儿岭

    在今河北迁西县北五十里汉儿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迁安县“三屯营”条下载:“又车前营在县西北百五十里,东北去遵化县界潘家口二十五里,旧名汉儿庄。《郡志》云:辽人以南人为汉儿,置馆于此,设官司之。”汉儿岭

  • 金安县

    ①南齐置,属永宁郡。治所在今广东电白县境。陈以后废。②金承安三年 (1198) 改乐康县置,属泰州。治所在今吉林洮南市东北城四家子村。后废。古县名。金承安三年(1198年)改旧泰州置,治今吉林省洮南市

  • 文井江

    ①即今四川岷江西支流西河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“江原县,郡西,渡大江,滨文井江,去郡一百二十里。”②即今四川邛崃市之邛崃河(南河)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江水“又与文井会,李冰所导也。自笮道与濛溪

  • 北神堰

    在今江苏淮安市北五里古邗沟入淮处。古邗沟水高于淮水,故立堰以防其泄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周显德五年(958),“上欲引战舰自淮入江,阻北神堰,不得渡;欲凿楚州西北鹳水以通其道,遣使行视,还言地形不便,计

  • 马仁山

    旧名马人山。唐贞元初改今名。在今安徽繁昌县西南三十里,接南陵及铜陵县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太平州:马人山“山殊秀异。《旧经》云:山石类人马状。唐德宗时,山南有石马妖鸣,遂命去其首。唐宰相陈商旧隐此,今

  • 车厩山

    在今浙江余姚市东南三十四里车厩乡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宁波府慈溪县:车厩山,“昔越王勾践置厩于此,停车秣马,遗迹犹存”。

  • 高林村

    即今河北徐水县北二十里高林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 卷47安肃县图: 北有高林村。

  • 琴泉山

    在今山西沁源县东六里琴泉村。《清一统志·沁州》: 琴泉山 “在沁源县东六里,盘踞三十余里,前有灵泉,西流入沁河”。

  • 山右

    山西省旧时别称,因其在太行山之右(西)而得名。清陆陇其《三鱼堂文集》五《答山西范彪西进士书》:“夙闻山右辛复元先生之名,而未见其书。承乏恒阳,幸与右接壤,则又闻先生今之辛复元也。”山西省旧时别称,因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