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上方山

上方山

①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,太行山余脉大房山支脉。最高峰摘星坨,海拔880米。明《帝京景物略》卷8:上方山,“晚得名,一二百年,续续有过从者”。山峦陡峻,古木参天, 自隋、唐起为佛教圣地,后经历朝增设,形成以云水洞、华严洞及天柱峰等“九洞十二峰”和兜率寺、毗卢寺等“七十二庵”古迹,分布于群山峻岭之中。今为北京的旅游胜地。

②即楞伽山。在今江苏吴县西南。明王鏊《姑苏志》卷8:楞伽山“一名上方山”。


(1)在北京市房山区南部。为大房山支脉。古名六聘山。明始称上方山。《上方山志》:“山名上方,寺名兜率者,取上方六欲第四天之宫名也。”主峰海拔880米。坡度较陡。山体由石灰岩组成,溶洞和峰林遍布,有九洞十二峰和以兜率寺为中心的七十二庵等古迹。其中云水洞为中国北方最长的溶洞之一,纵深600多米;遍布钟乳、石笋、石花、石幔等,内有一石笋通高38米,称宝塔山(或通天柱)。七十二庵因年久失修,多已残坏,现存兜率寺等。(2)又称楞伽山。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南,濒临石湖。山顶有楞伽塔。山东北是茶磨屿,俗名磨盘山,三面临水。东麓有普陀岩、石池、石梁、越公井等胜迹。上方山石湖一带,波光塔影,群峰映带,一派江南水乡景色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属乌梁海三佐领

    清康熙间置,属唐努乌梁海。治所在今蒙古国库苏古尔省乌鲁克穆河北岸。

  • 大化镇

    在今湖北广水市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晋天福五年(940),安州刺史李金全降南唐,南唐将李承裕入安州。晋将马全节讨之,“自应山进军大化镇”。即此。(1)古镇名。在今湖北省安陆市西北。五代晋天福五年(94

  • 巴思阔山

    亦作巴儿思阔山。在今新疆哈密市西北。顾炎武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卷117《西域土地人物略》:鲁珍儿城“有巴思阔山”。

  • 沾 (霑) 益州

    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于磨弥部地置,属曲靖路。治所在今云南宣威市东南六里河东营。民国 《宣威县志稿》: “命曰沾益,意盖从宽处理,使得均沾利益也。” 明属曲靖府。洪武十六年 (1383) 迁治即

  • 发羌

    西藏古代族部名。“发”,藏语“蕃”的异译;“羌”,汉代对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泛称。东汉和帝永元十三年(101),迷唐羌由青海南迁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 载:“其种落不满千人,远逾赐支河首,依发羌居。”《敦

  • 春秋为燕桓侯别都,战国为赵地,后又属燕。在今河北雄县西北十五里古贤村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惠文王五年 (前294),“与燕鄚、易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战国赵邑。治今河北省雄县西北古贤。赵惠文王五年(前29

  • 大漈

    即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南三十二里大际乡。明景泰三年(1452)置巡司于此。即今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南大漈乡。明景泰三年(1452年)置沐溪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龙陵厅

    清乾隆三十五年(1770)置,属永昌府。治所即今云南龙陵县。傣语称“勐龙”,意为陵墓区,音译“龙”,重复意译“陵”,因名龙陵。1913年废为县。

  • 西高山

    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龙门所:西高山在“所西五十里。山高耸,登其巅可以远望”。

  • 峨石县

    唐总章元年 (668) 置,为东峨州治。治所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一百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峨石县 “以南有峨石名之”。二年 (669) 为禺州治。天宝初为温水郡治,乾元初复为禺州治。北宋开宝五年 (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