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七山
今广西岑溪县东北周公顶、沙田一带诸山。《明史·童元镇传》 载:万历年间,“岑溪西北为上、下七山,介苍、藤间,有平田、黎峒、白板、九密等三十七巢。东南为六十三山,有孔亮、陀田、桑园、古榄、鱼修等百余巢,与广东罗旁接。山险箐深,环数百里无日色。‘贼’首潘积善等据之,久为民患。及罗旁平,积善惧,乞降。……会岁饥,粤东亡命‘浪贼’数百人潜入七山,诱诸瑶为乱”。
古山名。指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东北周公顶、沙田一带诸山。明、清时为瑶族所居。
今广西岑溪县东北周公顶、沙田一带诸山。《明史·童元镇传》 载:万历年间,“岑溪西北为上、下七山,介苍、藤间,有平田、黎峒、白板、九密等三十七巢。东南为六十三山,有孔亮、陀田、桑园、古榄、鱼修等百余巢,与广东罗旁接。山险箐深,环数百里无日色。‘贼’首潘积善等据之,久为民患。及罗旁平,积善惧,乞降。……会岁饥,粤东亡命‘浪贼’数百人潜入七山,诱诸瑶为乱”。
古山名。指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东北周公顶、沙田一带诸山。明、清时为瑶族所居。
即今江西宜春市东南六十里涧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袁州府宜春县: 涧布镇“在府南涧布岭。有巡司”。
古名沩水,又名融江、大融江。今广西东北部漓江上源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桂林府一》:大融江“亦曰大溶江”。
即今湖南长沙县东二十四里梨镇。 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二》: 榔梨市 “旧有榔梨税课局,久废”。
在今湖南保靖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永顺府》: 烟霞山 “在保靖县西二十里”。
元置,在今四川乐山市北四十里。明改置平羌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嘉定州“凌云驿”条下:“州北四十里有平羌水驿,即故平羌县,皆大江所经也。”
在今海南省琼山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5琼州府琼山县: 居缺峒 “在府西境。元大历初,琼山黎多叛,主帅谭汝楫请兵讨之,次居缺峒,败‘贼’ 兵。‘贼’ 有九峒,而居野居中,为最大,周百二十里,草木蒙密
亦名北原。在今陕西眉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7郿县: 积石原 “在县西渭水北,亦曰北原,南距五丈原二十五里”。又称北原。在今陕西省眉县西北渭河北岸。三国蜀建兴二年(224年)诸葛亮攻魏,屯五丈原,魏
即今长江南源木鲁乌苏河的藏语名称。在今青海西南部。民国周希武《玉树调查记》:“金沙江上流,蒙古名乌鲁木苏河,番名州曲,普通名通天河。”
清雍正十二年(1734)改陈州直隶州置,属河南省。治所在淮宁县(今河南淮阳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项城市及淮阳、扶沟、太康、西华、沈丘、商水等县地。1913年废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年)升陈州为府,治淮
即今湖南嘉禾县治。明崇祯十二年(1639)于此置嘉禾县。《清一统志·桂阳州》:仓禾旧堡“今嘉禾县治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