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山镇
北宋乾德五年(967)废丹山县置,属盘石县。在今四川资阳市东八十里丹山镇。有唐建砖塔,唐、宋时摩岩造像及唐咸通十四年题记。
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东部。面积124平方千米。人口6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丹山,人口 4300。因当地山呈赤色,故名。1949年为丹山乡,1958年改五龙公社,1980年改丹山公社,1985年置丹山镇。1992年响峒、裕通、磐石三乡并入。主产油菜籽、花生、烤烟、柑橘等。有电瓶、造纸、织布、皮革、砖瓦、饲料、建筑等业。为市东北农贸交易市场。通公路。古迹有唐建丹山白塔。
北宋乾德五年(967)废丹山县置,属盘石县。在今四川资阳市东八十里丹山镇。有唐建砖塔,唐、宋时摩岩造像及唐咸通十四年题记。
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东部。面积124平方千米。人口6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丹山,人口 4300。因当地山呈赤色,故名。1949年为丹山乡,1958年改五龙公社,1980年改丹山公社,1985年置丹山镇。1992年响峒、裕通、磐石三乡并入。主产油菜籽、花生、烤烟、柑橘等。有电瓶、造纸、织布、皮革、砖瓦、饲料、建筑等业。为市东北农贸交易市场。通公路。古迹有唐建丹山白塔。
即今四川若尔盖县南班佑乡。清雍正元年(1723) 于此置班佑寨土千户。
①即百花陀。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与门头沟交界处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顺天府:“百花山在府西二百六十里。上多花卉, 因名。绝顶有龙潭。”②在今河北邢台县西。《明一统志》卷4顺德府:百花山“在府城(按:今邢台
元置,属思州军民安抚司。治所在今广西河池市西南三旺乡。明洪武初废入河池县。
在今浙江淳安县(排岭镇)西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淳安县:双柏岭在“县东二十里。其并峙者曰真坞岭,当往来驿道,崎岖连亘”。
在今安徽舒城县南三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5庐州: 春秋山 “在舒城县南三十里。有李公麟读书堂、洗砚池及望湖尖、凤凰台、仙人峰、仙人迹,绝顶有洞,可容数千人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舒城县: 春秋山在 “
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安顺府》: 象鼻岭 “在永宁州 (治今永宁镇) 西废慕役司 (今花江镇) 西北四十里。路出滇黔,必经其下,险峻难登”。清陈鼎 《黔游记》: “象鼻岭两峰壁
在今河北行唐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行唐县:双岭山“在县西北八十里。以双岭并峙而名”。
元置,属顺元路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修文县东北。后废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修文县东北。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后废。
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。春秋时齐都临淄申门外之池。《左传》:文公十八年(前609),齐懿公“游于申池”。杜注:“齐南城西门名申门。齐城无池,唯此门左右有池,疑此则是。”懿公被害于申池。又襄公十八年(前
北宋乾德五年(967)废丹山县置,属盘石县。在今四川资阳市东八十里丹山镇。有唐建砖塔,唐、宋时摩岩造像及唐咸通十四年题记。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东部。面积124平方千米。人口6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丹山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