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乐陵县

乐陵县

①西汉置,属平原郡。治所在今山东乐陵市东南二十五里刘武官乡西北城子后南(魏王城)。地节四年(前66)尝封史高为侯邑。东汉建安末为乐陵郡治。三国魏属乐陵国。南朝宋仍为乐陵郡治。北魏永平二年(509)移治今市东北五十里。唐属沧州,贞观元年(627)移治今乐陵市西北三十里旧县镇。北宋熙宁二年(1069)移治咸平镇(今乐陵市西南五十里旧乐陵)。明洪武二年(1369)徙治富平镇(今乐陵市),属武定州。清属武定府。民国初属山东济南道。1925年改属武定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

②南朝宋侨置,属乐安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十二里。北齐废。


(1)古县名。(1)东汉桓帝追尊祖父河间王开为孝穆皇帝,以乐成县地奉山陵,改名为乐陵县,治今河北省献县东南。为河间国治。三国魏复名乐成县。(2)南朝宋置,治今山东省博兴县南。属乐安郡。北齐改为乐安县。(2)古旧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乐陵市东南。为平原郡都尉治。东汉属平原郡。三国魏、西晋属乐陵国。北魏为乐陵郡治。隋属渤海郡。唐移治今市西北,属沧州。北宋熙宁二年(1069年)徙治咸平镇,即今市西南旧乐陵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徙治富平镇,即今市。属济南府武宁州。清属武定府。1988年改设乐陵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木邦宣慰司

    明洪武十五年(1382)置木邦府,后废。三十五年(1402)复置,永乐二年(1404)改军民宣慰使司,属云南布政司。治所在今缅甸掸邦兴维。辖境约当今缅甸掸邦萨尔温江以西部分。明末废。明永乐二年(140

  • 东河湾堡

    北宋置,属怀德军通峡砦。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黑城镇东北。后废。

  • 栗村镇

    在今山西闻喜县西北栗村。《清一统志·绛州》 “下东镇” 条下: 栗村镇 “在县北二十五里”。

  • 西华县

    西汉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在今河南西华县南。西晋初废。永康元年(300)复置,属颍川郡。东晋改属陈郡。北齐废。隋大业三年(607)改鸿沟县复置,属淮阳郡。治所即今西华县。唐初废。景云元年(710)改箕城县

  • 蜀河

    在今陕西旬阳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6洵阳县 “西岔河” 条下: “又有蜀河,在县东北百十三里有堰,下流俱入汉水。”

  • 琯头

    即今福建连江县南琯头镇。清 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 连江县西南有琯头。集镇名。在浙江省乐清市西南部、瓯江北岸。属北白象镇。人口2020。元设巡检司。明置镇。明为温台驿道最南驿,名横春驿。设馆舍,名馆头;后

  • 乌吉密河

    即今黑龙江省尚志市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吉林省:“珠河县,俗称乌吉密河,为东省铁道东部线一驿站。民国十二年割延寿县土地一部分,新设县治。最近定名曰珠河县。”1946年改珠河县为尚志县。

  • 重冈县

    隋大业八年 (612) 置,属下邳郡。治所即今江苏泗洪县西北重冈乡。《寰宇记》 卷16临淮县: “南重冈城,亦隋重冈县地也。……缘重冈山为名。” 隋末废。古县名。隋大业八年(612年)置,治今江苏省泗

  • 戎墟

    即今广西苍梧县治(龙圩镇)。古戎城县治此。《清一统志·梧州府》:戎墟镇“即故戎城县治。距县(今梧州市)十五里。宋熙宁四年省入苍梧,即今地。本朝嘉庆十三年移同知驻此”。1952年移苍梧县治此。

  • 安定州都督府

    唐置,属庆州都督府。寄在庆州界(今甘肃庆阳县境)。后改名宜定州都督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