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夫镇
北宋置,属上虞县。在今浙江上虞市东北二十二里五夫村。
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区东南部。面积177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五夫,人口2820。传宋时此村曾出过五位士大夫,故名。1958年设乐园公社,1960年改五夫公社。1984年改乡,1989年置镇。产稻、松、杉、竹。特产白莲、板栗。有农机、胶合板、工艺品等厂。有公路通市区。古迹有兴贤书院、朱子社仓、紫阳书院、朱子巷遗址。
北宋置,属上虞县。在今浙江上虞市东北二十二里五夫村。
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区东南部。面积177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五夫,人口2820。传宋时此村曾出过五位士大夫,故名。1958年设乐园公社,1960年改五夫公社。1984年改乡,1989年置镇。产稻、松、杉、竹。特产白莲、板栗。有农机、胶合板、工艺品等厂。有公路通市区。古迹有兴贤书院、朱子社仓、紫阳书院、朱子巷遗址。
在今四川万县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77万州:羊飞山“在州西南五十里。《旧经》云:昔有人于此山学道,常养二羊, 忽一日诫童子云:‘勿放羊’。童子放之,一羊冲天而去。因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万县:羊飞
西汉末王莽改益州置,治所在成都县 (今四川成都市)。东汉初公孙述改为司隶。《后汉书·公孙述传》: “及更始立,豪杰各起其县以应汉……商人王岑亦起兵于雒县,自称定汉将军,杀王莽庸部牧以应 (宗) 成,众
①东晋置,属郁林郡。治所当在今广西东北部柳江及红水河中游 一带。南朝宋属桂林郡。南齐以后废。②隋大业五年 (609) 置,属西海郡。治所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北青海湖西岸一带。隋末废。古县名。隋大业五年(6
一名碣石。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卡什卡达里亚东北萨赫里萨布兹。《明史· 西域传》: 渴石“在撒马儿罕西南三百六十里。城居大村,周十余里”。又作碣石。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以南沙赫里萨布兹。宋、金时地属西辽
即今福建建阳县治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贺齐传》:东汉建安八年(203),贼洪明等屯汉兴,“吴五六千户别屯大潭,邹临六千户别屯盖竹”,即此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 引《县志》,谓“相传古闽越王筑城于此以拒汉,
即硕般多。今西藏洛隆县西硕般多。1960年并入洛隆县。又称硕般多宗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,治今西藏自治区洛隆县西硕督。1960年与洛隆宗合并,改置洛隆县。
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7高州: 要龙山 “在电白县东六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电白县: 要龙山 “与双甑山相连,皆高耸”。
春秋晋邑。即今河南沁阳市。《左传》: 宣公十七年 (前592),“晋人执晏弱于野王”。战国属韩。《史记· 白起传》: 秦昭王四十五年 (前262),“伐韩之野王,野王降秦”。秦置野王县。古邑名。野又作
即鸊鹈泉。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元和四年 (809),“振武奏吐蕃五万余骑至拂梯泉”。又作䴙鹈泉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元和四年(809年)
亦作奇章镇。北宋于废其章县置,属曾口县。在今四川巴中市东北奇章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