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五马山

五马山

①在今河北赞皇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赞皇县:五马山在“县东十里,上有五石马,因名。岩隙出泉,甚甘美,名曰白马泉。后魏孝昌末,赵郡豪李显甫,聚诸李数千家于殷州西山,方五、六十里居之,即五马诸山矣”。

②在今福建明溪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归化县:“五马山在县西三十里。五峰周遭连属,其中土地蕃衍,居民殷实。溪水绕流其下。”《清一统志·汀州府》谓五马山“在归化县(治今明溪县)东南二十里”。

③在今福建将乐县西南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29延平府:五马山“在将乐县治西南。五峰森列,如驰马状”,故名。

④在今河南内黄县西。《宋史·李全传》:南宋宝庆元年(1225),彭义斌与大元兵“战于内黄之五马山”。即此。

⑤在今广西平乐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平乐县:五马山“在城南府江南岸。突起五峰,中一峰高耸端园,与郡治相对”。

⑥在今四川蓬安县西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8顺庆府:五马山“在蓬州北五里。五峰高耸,势若奔马”。

⑦在今甘肃崇信县西南四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35平凉府崇信县:五马山“状如五马”。故名。


古山名。(1)在今河北省鹿泉市东。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:建炎二年(1128年)二月,“武翼大夫赵邦杰聚忠义乡兵,保庆源五马山寨”,即此。(2)在今河南省内黄县西。《宋史·李全传》:南宋宝庆元年(1225年),彭义斌与蒙古兵“战于内黄之五马山”,兵溃败死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房村站

    元置,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南房村镇。明改为驿。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》: 房村驿 “在铜山县东南五十里。南岸主簿及把总驻此”。元置,即今江苏省铜山县东南房村。明、清亦置驿站,清时设把总驻此。

  • 祁山

    ①在今安徽祁门县北,大共水东岸。《寰宇记》卷104祁门县:祁山“在县东北一里。三面石壁,有石室高五丈,阔二十丈,号青萝岩。旁有涌泉,号乳泉,味甘。山西半壁有大石,方圆丈余,坠于溪中,落处有龙骨存焉”。

  • 正川堡

    北宋置,属德威城。在今甘肃靖远县西南。金废。

  • 云间

    古地名。江苏旧松江府的别称。指今上海市淞南部分。因西晋文学家陆云,字士龙,家住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县)。对客自称“云间陆士龙”而得名。南宋绍熙年间杨潜所撰上海地区地方志,名《云间志》。古华亭县(今上海松

  • 沙冈

    在今江苏盐城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盐城县:沙冈“南抵县西十八里之冈门镇,东北距海,延袤五六十里”。

  • 资哩寨

    在今四川小金县东九十里。《清史稿·额森特传》: 乾隆三十六年 (1771) 征金川,“至资哩,合师夺北山。……额木特中枪,力击败之,遂克资哩”。即此。乾隆间设塘汛于此。

  • 阿勒巴昔哈河

    即今黑龙江省漠河县东北之额木尔河。民国《黑龙江志稿》卷4:“额穆尔河,一作厄牧勒,《清统志》作勒木里,《提纲》作厄母里,旧档作阿木尔,《中外舆图》作阿勒巴昔哈河。县(今漠河乡)南八十里。……又东北流十

  • 使鹿部

    清代对所属黑龙江流域、外兴安岭以南,东至库页岛的部分鄂伦春人及其他蓄养驯鹿部落的称呼。清杨宾 《柳边纪略》 卷3: “使鹿部大约在使犬诸部之外。按 《实录》: 崇德元年五月,阿赖达尔汉追毛安部下逃人,

  • 杏城

    在今陕西黄陵县西南十里。东晋时姚苌于此设杏城镇。《晋书·姚苌载记》:“魏褐飞自称大将军、冲天王,率氐胡数万人攻安北姚当成于杏城。”即此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北华州“治杏城”。《元和志》卷3坊州中部县:杏

  • 茫江堰

    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罗江镇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罗江县: “北五里有茫江堰,引射水溉田入城,永徽五年,令白大信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