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龙口
在今河南济源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怀庆府二》:五龙口“在济源县利丰渠西。即今永利渠。《府志》:五龙口即古枋口秦渠。魏司马孚垒石为门。隋怀州刺史卢贲引沁水灌田,名曰利民渠。唐节度使崔宏礼、刺史李元淳相继疏浚。后温造奏复秦渠坊口堰,以溉济、河、温、武四县田五千顷。元中统二年提举王允中、大使杨端仁奉诏开渠修堰,历济源、河内、河阳、温、武陟五县村坊四百六十三处,名曰广济河。本朝乾隆四十九年,河臣何裕诚疏浚五龙口广利、丰利、永利各渠,滨河麦苗均资浇灌之力”。
在今河南济源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怀庆府二》:五龙口“在济源县利丰渠西。即今永利渠。《府志》:五龙口即古枋口秦渠。魏司马孚垒石为门。隋怀州刺史卢贲引沁水灌田,名曰利民渠。唐节度使崔宏礼、刺史李元淳相继疏浚。后温造奏复秦渠坊口堰,以溉济、河、温、武四县田五千顷。元中统二年提举王允中、大使杨端仁奉诏开渠修堰,历济源、河内、河阳、温、武陟五县村坊四百六十三处,名曰广济河。本朝乾隆四十九年,河臣何裕诚疏浚五龙口广利、丰利、永利各渠,滨河麦苗均资浇灌之力”。
在今江苏江宁市 (东山镇) 西南二十六里牛首山西南麓回子山,俗称回子坟。郑和 (1371—1435),本姓马,小字三保 (一作宝),云南昆阳 (今并入晋宁) 人。回族。明初入宫做宦官,从燕王起兵“靖难
1948年河南革命根据地由舞阳县析置,治河北街(今河南舞阳县东北侯集)。以在沙河之北而得名。同年年底撤销,并入舞阳县。旧县名。豫皖苏解放区设。1948年3月由河南省郾城、舞阳二县沙河以北地区及襄城、临
在今四川夹江县西南青衣江畔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6嘉定府:白金堤“在夹江县治西南。延袤数里。亦名向君堤。蒙江啮岸,令向君励意捍之,锸沙泞中得白金一箧,霈然资焉,不他取一镪而堤就”。
即今陕西周至县西南厚畛子乡。清属佛坪厅。光绪 《陕西全省舆地图》 佛坪厅: 厚畛子 “在城北三十四五 (里)”。
清乾隆三十五年 (1770) 改弥勒州置,属广西直隶州。治所即今云南弥勒县。民国初属云南蒙自道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53年改弥勒彝族自治县。1957年复名弥勒县。在云南省东南部。属红河哈尼族彝族
在今广西桂林市城区东南象鼻山东漓江之中。唐元和中,裴行立在此建立苑庄,为游宴胜地。柳宗元作 《訾家洲亭记》: “桂州多灵山,发地峭坚,林立四野。署之左曰漓江,水之中曰訾氏之洲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 卷83
即今内蒙古陈巴尔虎西南呼和诺尔苏木驻地完工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呼伦直隶厅有“完工”车站,为中东铁路车站之一。“完工”,蒙古语意为“墓地”。因附近有坟墓群,故名。
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北六郎关乡。《清一统志·郧阳府》:六郎关“在郧西县西南一百七十里。旧上津县南六十里”。
北齐改马头郡置,属西楚州。治所在荆山城 (今安徽怀远县北三里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怀远县地。南朝陈改为马头郡。北周仍为荆山郡,治所在马头县 (今安徽怀远县南二十里马头城)。隋开皇初废。北齐改马头郡置,治马
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德胜乡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兴文县:九丝城“在县西南。山箐峻深,至为阻隘。 自宋、元以来, 常为都掌蛮依阻之地。……九丝山形盘礴, 上修广,可容万灶,而西面峭仄壁立,真蛮中天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