仁水
即今贵州西北部之赤水河。《清一统志·遵义府》:仁水“在仁怀县西南。亦名仁怀水。又谓之仁怀河。即永宁县赤水河。入县境二百里至县城西,又北流三十里入合江县界”,注入长江。
即今贵州西北部之赤水河。《清一统志·遵义府》:仁水“在仁怀县西南。亦名仁怀水。又谓之仁怀河。即永宁县赤水河。入县境二百里至县城西,又北流三十里入合江县界”,注入长江。
又称洋河镇。明置,属桃源县。即今江苏泗阳县西北六十里洋河镇。因白洋河为名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桃源县:“东有三义镇巡检司,崇祯末,移于县西之白洋河镇。”清设千总及宿迁县主簿驻此。以产名酒“洋河大曲”著称
在今湖南茶陵县西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茶陵州:龙化湖“三国吴时,有赤白龙见此,漂荡成湖。今溢涸不时”。
①唐渤海国置,为穆州治。治所在今朝鲜庆源南龙北洞。辽徙治今辽宁岫岩县东南洋河附近。金废。②辽置,为穆州治。治所在今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东南洋河一带。后废古县名。渤海国置,治今朝鲜咸镜北道庆源南龙北洞。辽
西周申国都邑。在今河南南阳县东南。《诗经·大雅·崧高》: “亹亹申伯,王瓒之事,于邑于谢,南国是式。” 又 《小雅·黍苗》: “肃肃谢功,召伯营之。” 《水经·比水注》: 谢水 “出谢城北,其源微小,
即今云南武定、元谋两县间的大山。唐代称罗仵侯山。《新唐书·南蛮传》 载: 永徽初,派赵孝祖讨杨承颠,“至罗仵侯山,其酋秃磨蒲与大鬼主都干以众塞箐口,孝祖大破之”。古山名。在今云南省武定县一带;或说在今
即今安徽凤阳县西南六十六里考城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怀远县:考城在“县东南四十五里。本汉陈留郡属县,江左侨置于此。沈约《志》:考城县,属盱眙郡,萧齐因之,后废”。村名。在安徽省凤阳县西南部。属西泉镇。
①即今广东封开县东北贺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开建县:开江,“其上源即贺江也。自贺县南流二百里,经县境,合群川而南注,流百里入封川县界为封江。嘉靖十四年大水,县城为圯。隆庆五年,开江涨溢,复圯城西。盖
元至元十四年(1277)置,治所在华亭县(今上海市松江县)。辖境相当今上海市吴淞江以南地区。十五年(1278)改为松江府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置,治华亭县(今上海松江区)。辖境相当今上海市吴淞江
辽置,为乌州治。治所在今吉林双辽县西北。金废。古县名。辽置,治今吉林省双辽市西。为乌州治。金时废。
在今河北景县城东南十五里前村乡东北、后村北。为北魏至隋封氏家族的墓地。现存有封土的墓十六座。1948年曾出土文物三百多件,有铜器、瓷器、陶器、玻璃器及墓志等。其中莲花青瓷尊纹饰华美、造型精致,是当时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