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八桥镇

八桥镇

北宋置,属柘城县。即今河南柘城县东南十六里砖桥集。


(1)在江苏省高邮市南部。面积46.2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八桥,人口2000。因镇区中心十字河上架有三座交通桥,呈“八”字形,故名。1956年设八桥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改乡,1986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油菜籽。有水泥、农机、金属构件、电器、针织内衣、运动鞋等厂。有车八公路连接淮江、三樊公路。(2)在江苏省扬中市南部,东、西、南三面临长江。面积52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八桥,人口 4200。清光绪初年集镇上有两桥成“八”字形,俗名下八字桥。镇以桥名。为扬中行政建制初期政治中心。1949年为八桥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5年置镇。2001年永胜镇并入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及竹器、生猪、淡水鱼、蚕茧、珍珠等。有机械、轻工、纺织、电子、化工、丝绸服装等厂。新八等公路经此。1939年11月,江南抗日义勇军和新四军挺进纵队在此会师合编。有渡江七烈士纪念碑。(3)在重庆市大渡口区北部。面积20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八桥街,人口9020。辖区内曾家河沟原有八座小石桥,故名。原属巴县马王乡,1952年划归重庆第四区(现九龙坡区)为八桥乡,1958年并入人和公社。1983年复乡,1993年置镇。1995年从九龙坡区划归大渡口区。产蔬菜、生猪、鲜鱼等。有建筑、建材、制鞋等厂。210国道纵贯全境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水冶镇

    即今河南安阳县西四十里水冶镇。金置辅岩县于此。元初废县为镇,属安阳县。民国时置安阳县佐于此。在河南省安阳县西部。面积33平方千米。人口9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水冶,人口4.3万。东魏以前名牵口冶,为冶铁

  • 白马溪水

    在今河南洛宁县东。《水经·洛水注》:“白马溪水出宜阳山。涧有大石,厥状似马,故溪涧以物色受名也。溪水东北流,注于洛。”《后汉书·陈俊传》 李贤注:“在今洛州福昌县西南,有金门、白马水。”

  • 都云 (雲) 县

    元置,为都云军民府治。治所在今贵州都匀市西南十七里。明初废。

  • 尖峰镇

    即今江西广昌县东南尖峰乡。清时有外委把总驻防。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北部。面积171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尖峰,人口1.2万。因近尖峰岭,故名。1958年前分属昌感县三区、东方县三区。

  • 河阳军

    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建中二年 (781) 置河阳三城节度使,寻改为河阳军节度使,治所在河阳县 (今河南孟县南十五里)。元和九年 (814) 徙治汝州 (今河南汝州市),十三年 (818) 废。会昌三年(

  • 兴平府

    元太祖十年(1215)改平州置, 治所在卢龙县(今河北卢龙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陡河以东、长城以南地区。中统元年(1260)改为平滦路。蒙古太祖十年(1215年)改平州置,治卢龙县(今属河北)。属奉元路

  • 羊流店

    即今山东新泰市西北六十里羊流镇。为南北孔道。《清一统志·泰安府一》:羊流店“以(晋)羊祜故里为名。后裔犹有存者。俗讹为杨柳店”。

  • 普宁寺

    在今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之北。清乾隆二十年 (1755) 建。据乾隆御制 《普宁寺碑记》 载,是年五月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头目达瓦齐发动的武装叛乱,冬十月在避暑山庄封赏厄鲁特蒙古四部首领时,决定依西藏

  • 立山场

    即今四川仪陇县东立山镇。1933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置长胜县治此。

  • 福建承宣布政使司

    明洪武九年 (1376) 改福建行中书省置,治福州 (今福建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。清称福建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