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兰亭

兰亭

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南二十七里兰渚山下。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“(西陵湖)湖口有亭,号曰兰亭,亦曰兰上里,太守王羲之、谢安兄弟数往造焉。吴郡太守谢勗封兰亭侯,盖取此亭以为封号也。”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:东晋永和九年(353)春,“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”,即此。王羲之有《兰亭集序》,为书法至宝。亭址原在天柱山下镜湖口,后尝迁至湖中及天柱山顶,南朝后期迁兰渚,北宋后期始迁现址。今亭系明嘉靖时建、清康熙时重修。


在浙江省绍兴市西南兰渚山下。东晋永和九年(353年)农历三月三日,大书法家王羲之偕好友谢安等人于鉴湖湖口的兰亭修禊,王羲之作《兰亭集序》记叙修禊盛况。亭址几经迁徙,明嘉靖二十七年(1548年)迁建今址。今亭为清康熙三十四年(1695年)重建。亭西有王右军祠等建筑。亭前鹅池畔建有石碑亭,中立“鹅池”两大字石碑,传为王羲之所书。园中茂林修竹,风景清幽,辟有国家森林公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康家渡

    即今四川蓬溪县西南九十里红江镇。《清一统志·潼川府二》: 康家渡盐课司 “在蓬溪县。本朝乾隆元年置”。民国改设县佐。1985年改置红江镇。

  • 三堆戍

    即今山西静乐县城。西晋末置三堆县治此。《北齐书·文宣帝纪》:天保四年(553)帝讨山胡,“因巡三堆戍,大狩而归”。《元志和》卷14静乐县:“城内有堆阜三,俗名三堆城。”

  • 桑落洲

    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北长江中。《晋书·安帝纪》: 东晋义熙六年 (410),“卫将军刘毅及卢循战于桑落洲,王师败绩”。即此。《宋书· 武帝纪上》: 东晋元兴三年 (404),刘裕遣何无忌、刘道规“破 (桓

  • 万秋门

    即章城门。汉长安城西面南头第一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雁秋门村东南二里。王莽时改名万秋门。

  • 邬城泊

    即古昭余祁泽。又名邬泽、蒿泽。在今山西平遥县西南,跨介休县界。《元和志》卷13介休县:邬城泊“在县东北二十六里。《周礼》‘并州之薮曰昭余祁’,即邬城泊也”。即“昭余祁”。

  • 织箦墟

    即今广东阳西县。清道光 《阳江县志》 卷1有织篢墟。1988年设阳西县治此。

  • 中川水

    又名沙沟。即今山东长清县境沙河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中川水“东南出山茌县之分水岭,溪一源两,分泉流半,解亦谓之分流,交半水,南出太山,入汶。半水出山茌县,西北流,径东太原郡南,郡治山茌。西北与宾溪水合,

  • 结树边卡

    又作嘉须白嘎、甲须奔卡、三树边卡。即今西藏比如县东南白嘎。清乾隆 《西藏志· 程站》: “自察木多由类乌齐草地进藏路程” 经由结树边卡。

  • 倒咯啯社

    又作哆啰啯社。即今台湾省台南县东北东山乡。为高山族泰雅人哆啰啯社。清康熙间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 卷1: 倒咯啰啯社 “离府治六十里”。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设番社庄。光复后1950年置东山乡。

  • 榄口山

    在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柳州府》: 榄口山 “连延数十峰,高千丈,深林密箐,为邑要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