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家涡寨
北宋置,属文安县。在今河北文安县西北三十里。政和三年(1113)改为安平寨。
北宋置,属文安县。在今河北文安县西北三十里。政和三年(1113)改为安平寨。
①北齐改襄城郡置,属豫州。治所在武阳县(今河南西平县西南)。隋开皇初废。②隋大业初置,治所在吉昌县(今山西吉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吉县、乡宁等县地。唐武德元年(618)改为汾州,五年(622)改为南汾州
在今宁夏盐池县西北三十里张记场村西。为西汉昫衍县城遗址。
在今湖南吉首市西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镇溪千户所 “阴隆江堡” 条下: 洞口堡 “隶辰溪卫,有官兵戍守”。
北宋熙宁七年(1074)改扶欢县置,属南川县。在今四川綦江县东南扶欢镇。后改为扶欢市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0南平军:扶欢市“本唐溱州属县,夷贼王衮据为巢穴。熙宁四年三贼平,置为砦,后移寨官于归正,今止为
亦名榆林塞。秦置,在今内蒙古河套北。《史记·卫将军列传》: 武帝时,“车骑将军 (卫)青度西河至高阙。……遂西定河南地,按榆溪旧塞”。又称榆林塞。秦始皇时蒙恬北伐匈奴,取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地,树榆为塞
即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北界,与西乌珠穆沁旗东汗乌拉苏木东南一带山地。《辽史·圣宗纪》: 开泰二年 (1013) 四月,“丙子,如缅山”。太平三年(1023) “五月,清暑缅山。…… (七月) 赐缅山名曰永
即今江苏灌云市北板浦镇。明万历 《淮安府志》 卷3海州: 板浦场盐课司 “去治东南门十里”。
在今陕西眉县东南。南北朝时置栅于此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中大通二年(530),北魏万俟丑奴围岐州,遣尉迟菩萨“自武功南渡渭,攻围趣栅”。即此。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南。北魏永安三年(530年)万俟丑奴围岐州
即辽太祖长子人皇王耶律倍墓,称为显陵。在今辽宁北镇县西北医巫闾山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显陵“世宗置,以奉显陵,显陵者东丹人皇王墓也”。《新五代史·晋家人传》:辽虏晋石重贵北去,“过海北州,至东丹王墓,遣
即罕诺依古城。在今新疆喀什市东北六十里、疏附县伯什克然木乡罕诺依村附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