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刚噶鲁

刚噶鲁

在今西藏丁青县境。为藏北三十九族中之二族。分上刚噶鲁族、下刚噶鲁族。清《西藏图考》卷5:“上刚噶鲁族百户一员,住牧吉楚地方。下刚噶鲁族百长一员,住牧吉楚地方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栲栳山

    ①即今山西大同县东北十七里阁老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大同府: 栲栳山 “景泰初,敌寇大同,镇帅郭登帅兵饵之,行七十里,至水头。……追四十里,至栲栳山,尽夺所掠而还”。②在今安徽灵璧县北五里。《方舆纪

  • 登埂

    即今云南泸水县南十八里登埂。清乾隆时登土千总驻守。傣语 “登” 为地方,“埂” 为江湾,以地处江湾而得名。

  • 大石城

    在今新疆乌什县。唐为温肃州治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“大石城一曰于祝,曰温肃州。”

  • 梧桐溪

    在今浙江遂昌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遂昌县: 梧桐溪 “在县西二十里曾山下。亦曰梧桐川,流合于双溪”。

  • 小关场

    即今湖北宣恩县西南晓关侗族镇。清同治《施南府志》卷6《村集》:“小关,(宣恩县)治西七十里。”

  • 郿城县

    西魏改平阳县置,属武都郡。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东十五里渭河北岸。北周天和三年 (568) 并入周城县。古县名。西魏由平阳县改名,治今陕西省眉县东渭河北岸,属武都郡。北周废入周城县。

  • 垝津

    即白马津。在今河南滑县东北古黄河东岸。《战国策·魏策三》: “秦故有怀地刑丘、之城、垝津。”又作围津。见“围津”、“白马津”。

  • 天成卫

    一作天城卫。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)置,属山西行都司。治所即今山西天镇县。清初改为天镇卫。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年)置,治今山西省天镇县。属山西行都司。清雍正三年(1725年)改天镇县。

  • 常山峪

    即今河北滦平县东南二十里长山峪镇。清置常山峪行宫。

  • 永昌节度

    唐南诏置,治所在永昌城(即今云南保山市)。辖境北部抵缅甸、印度及我国西藏交界处,东抵怒江;南部处澜沧江和怒江之间,南达小黑江。宋大理改永昌府。公元8世纪中南诏阁罗凤置,治永昌城(今云南保山市隆阳区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