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和县
又作和利县。唐显庆二年(657)析通轨县置,属当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东北三十里。天宝初属江源郡,乾元初复属当州。广德后地入吐蕃而废。
古县名。唐显庆三年(658年)置,治今四川省黑水县东北。属当州。广德后地入吐蕃,县废。
又作和利县。唐显庆二年(657)析通轨县置,属当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东北三十里。天宝初属江源郡,乾元初复属当州。广德后地入吐蕃而废。
古县名。唐显庆三年(658年)置,治今四川省黑水县东北。属当州。广德后地入吐蕃,县废。
在今广西崇左县北四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崇善县:灯架山“高耸尖秀,望之巍然”。
一名石砚岭。在今福建龙岩市东北雁石镇。地险仄,为戍守要道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 卷47漳州府: 砚石岭 “在龙岩县东,峰峦秀丽,气脉融和,取其石琢砚,甚光润”。《清一统志·龙岩州》: 雁石岭“岭北为雁石渡
明置,属定辽右卫。在今辽宁凤城市东北一百二十八里叆阳城。嘉靖初置守备驻防。万历八年 (1580) 明军与女真王兀堂激战于此。在今辽宁省凤城市东北叆阳城。明边堡,为与建州努尔哈赤属部互市之处。
从吉林陶赖昭 (今松原市东南陶赖昭镇) 至榆树 (今榆树市)。长76公里。1943年修筑。
在今山东旧庆云县北十五里,1964年划归河北盐山县。相传春秋时即有此沟,分大河支流,东注于海。《水经·清水注》:“清河又东北,无棣沟出焉。东径南皮县故城南,又东径乐亭北,又东径新乡城北。无棣沟又东分为
即今四川叙永、纳溪二县境之永宁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永宁宣抚司: 永宁河 “亦曰界首河”。《明史·曹震传》: 洪武二十四年 (1391),“会永宁宣慰司言: 所辖地有百九十滩,其八十余滩道梗不利。诏
又名杨梅渡。北宋置,属赣县。在今江西赣州市西。(1)古镇名。又名杨梅渡。在今江西省赣州市西。北宋属赣县。(2)今镇名。(1)在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东部。面积191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杨梅
北宋置,属梁泉县。在今陕西凤县东北境。
在今山西右玉县西北五十里马营河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大同府:马营河堡“万历元年土筑,周不及一里,分边五里零。内十水口最冲”。在今山西省右玉县右玉镇西北。明万历初筑。
即今甘肃岷县西北五十七里西寨乡。清康熙《岷州志》疆域图:西北有西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