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十三省

十三省

明初袭元制,境内分设若干行中书省。洪武九年(1376)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,但习惯上仍沿称布政使司为省。至永乐十一年(1413)有十三布政使司,故又称十三省。


明初沿袭元制,境内分设若干行中书省。洪武九年(1376年)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,但习惯上仍沿称布政使司为省。宣德三年(1428年)以后定制为十三布政使司,又称十三省,即山东、山西、河南、陕西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江西、湖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浔寨

    南宋绍兴初筑,在今福建德化县东北。在今福建省德化县东北。南宋绍兴初筑。属泉州。

  • 西韩河

    在今河北正定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真定府:“西韩河在府西二十里。源出大鸣泉,西南流注于滹沱。《志》云:韩信伐赵时经此, 因名。”

  • 索西城

    在今甘肃岷县东北。《后汉书· 西羌传》: 建初二年 (77),烧当羌寇陇西,马防讨破之,“乃筑索西城,徙陇西都尉戍之”。北魏置赤水县治此。东汉建初二年(77年)筑,在今甘肃省岷县东北。北魏时于此置赤水

  • 南洋岸

    即今江苏盐城市东北二十五里南洋岸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 盐城县东北有 “南洋”。1948年苏北革命根据地盐东县迁治于此。

  • 彰化市

    本彰化县,日本占领期间于1933年设彰化市,属台中州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仍设彰化市,属台湾省。治所即今台湾彰化县。1950年复设彰化县。(1)旧市名。1945年置,治今台湾省彰化县。1950年并

  • 通渭堡

    北宋熙宁元年 (1068) 改擦珠堡置,属秦州。在今甘肃通渭县西南什川乡古城。熙宁五年(1072) 割隶通远军,改为通渭砦。

  • 个碧铁路

    从今云南个旧市经鸡街、蒙自至碧色寨。全长72.2公里。与滇越铁路衔接。1915年动工修建,1921年建成。

  • 期思县

    ①春秋楚灭蒋国后置,治所在今河南淮滨县东南二十六里期思镇。秦属衡山郡。西汉属汝南郡。三国魏属弋阳郡。南朝梁废。②北魏景明初改边城县置,为边城郡治。治所在安丰故城 (今河南固始县东南)。南朝陈改为边城县

  • 茅津渡支线

    从今山西运城市至茅津渡 (今平陆县南)。为同蒲铁路支线。抗日战争前建成。

  • 昭明宫

    三国吴宫殿名。又称新宫。故址在建业城太初宫之西 (今江苏南京市鱼市街一带)。宝鼎二年 (267) 孙皓建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三嗣主传》:宝鼎二年 “夏六月,起显明宫 (即昭明宫),冬十二月,皓移居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