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秋山
亦名东山。在今广东化州市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6化州:东山“起于高凉,至本州城外,拱于州治之左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化州:千秋山在“州东南二里,去罗州二里,横亘如屏”。
亦名东山。在今广东化州市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6化州:东山“起于高凉,至本州城外,拱于州治之左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化州:千秋山在“州东南二里,去罗州二里,横亘如屏”。
清置,即今新疆哈密市西北七角镇。清道光《新疆识略》卷2巴里坤:七个子井卡伦“距城三百二十里”。
即今上海市南汇县西北瓦屑镇。清光绪《南汇县志》卷1:瓦屑墩镇在“邑西北三十里。昔张氏聚族于此。嘉靖间倭人寇毁张氏居,积瓦砾成墩,故名”。
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改松潘卫置,属四川都司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。辖境相当今四川松潘、南坪、若尔盖、红原、马尔康、黑水等县及甘肃迭部县东南一带。嘉靖四十二年(1563) 复改为松潘卫。见“松潘卫
即今江苏通州市 (金沙镇) 南二十二里姜灶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 通州 (今南通市)东南有 “姜灶”。
元初置,属太原路。治所在今山西保德县东北。至元二年(1265)废。
即今江西宁都县东南八十里下河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在今江西省宁都县东南八十里。路通闽越,山泽寥廓,明置巡检司于此。清因之。后废。
在今四川理县东北。《新唐书·代宗纪》:贞元十七年 (801),“韦皋及吐蕃战于鹿危山,败之”。即此。
在今贵州湄潭、瓮安二县境。《明史·陈璘传》: 万历二十八年 (1600),由偏桥进军,“诸军为浮桥渡 (乌) 江,知贼将张佑、谢朝俸、石胜奉等营七牌野猪山,璘即夜发抵苦练坪。前锋与战,后军至,夹击之”
在今陕西长安县西上塔坡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3西安府: 塔陂 “在府南二十里韦曲之西。地有浮图,产稻极美,土人谓之塔陂米”。
汉魏洛阳城北面西头门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。汉名夏门,魏、晋改名大夏门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中大通二年(530),尔朱世隆以尔朱荣见杀,遣其将皆白服来至洛阳郭下索尸,北魏孝庄帝“升大夏门望之”, 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