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华亭县

华亭县

①隋大业元年(605)置,属陇州。治所即今甘肃华亭县。《元和志》卷2华亭县:“以在华亭川口,故名。”大业三年(607)属安定郡。唐属陇州,垂拱二年(686)改名华川县。神龙元年(705)复名华亭县。大历八年(773)于此置义宁军。元和三年(808)省华亭县入汧源。五代周显德六年(958)复置华亭县, 为义州治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)属渭州。金属平凉府。民国初属甘肃泾原道。1927年直属甘肃省。

②唐天宝十年(751)割嘉兴、海盐、昆山三县地置,属苏州。治所即今上海市松江县。五代吴越属秀州。元为松江府治。1914年改为松江县。


(1)古旧县名。唐天宝十载(751年)析嘉兴、海盐、昆山三县地置,治今上海市松江区。属苏州。北宋属秀州,政和三年(1113年)设市舶务于此。南宋属嘉兴府,县“华亭据江瞰海,富室大家,蛮商舶贾,交错于水陆之道,为东南一大县”(《鸿庆居士集》)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为华亭府治,次年至明为松江府治。清与娄县同为松江府治。1912年废娄县入华亭县,1914年改为松江县。(2)今县名。在甘肃省东部、汭河上游,西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相接,南与陕西省为邻。属平凉市。面积 1266.8 平方千米。人口17.3万。辖2镇、10乡。县人民政府驻东华镇。隋大业元年(605年)置华亭县,治今东华镇,属北地郡。以县在华亭川口得名(《元和郡县志》)。唐垂拱二年(686年)改称华川县,神龙元年(705年)复名华亭县,属陇州。元和三年(808年)并入��源县。五代周显德六年(959年)复置华亭县,为义州治。明、清属平凉府。1913年后先后属陇东道、泾原道。1927年直属甘肃省。1949年属平凉专区。1958年撤华亭县,并入平凉市和泾川县。1961年恢复华亭县,属平凉专区(1969年改地区)。2002年属平凉市。地处陇山东麓。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。森林覆盖率达37%。煤炭资源丰富,有甘肃省最大的华亭煤田及安口、东华、砚峡等煤矿。农业以小麦、玉米、马铃薯、大麻、油料种植为主。盛产党参、大黄、当归、川芎等中药材。有水泥、电力、陶瓷等厂。宝中铁路和宝平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北魏石泓寺石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崖关

    ①即黄崖峪关。在今天津市蓟县北四十里。②北宋置,属茂州。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十五里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7茂州: “西北至黄崖关一十五里。”在天津市蓟县城北30千米。为长城著名关隘。两侧长城始建于隋代。关城

  • 铁龙隘

    在今广东龙川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惠州府龙川县: 铁龙隘 “在县东北,接江西安远县界,或以为铁炉隘。万历初,贼叶楷据此作乱,寻讨平之。今隘废”。

  • 鹿头店

    即今湖北枣阳市东北四十里鹿头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丰登坞

    亦作丰登务。即今河北丰润县西南五十里丰登坞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4丰润县图:西南有丰登务。

  • 华胥山

    在今福建莆田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兴化府》:华胥山“在莆田县东南,与湄州屿隔海相望。下有东西两澳,东为南日山水寨,南为吉了巡司。居民蕃盛,商旅辐辏”。

  • 落浦河

    即今四川珙县北境之洛浦河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珙县: “珙溪 一名落浦河,径县西南,折而东北入长宁,合淯溪。”

  • 石桑郡

    唐南诏置,属弄栋节度。治所在石桑弄(今云南楚雄市西五十里紫溪)。宋大理属威楚府,后改白鹿郡。南诏置,治今云南省楚雄市。大理国废。

  • 蛇门

    春秋时吴都 (今江苏苏州市) 南门。《吴地记》: “蛇门,南面有陆无水,春申君造以御越军。在已地,以属蛇,因号蛇门。”

  • 曾潭

    即今江西南城县南六十里都军城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浈阳县

    西汉置,属桂阳郡。治所在今广东英德市东翁水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34浈阳县: “在浈水之阳,因名。” 三国吴改属始兴郡。南朝宋泰始三年 (467)改为贞阳县,南齐仍称浈阳”。隋开皇十年 (590) 又改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