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昌郡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白州置,治所在博白县 (今广西博白县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博白县及陆川县部分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白州。
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白州置,治博白县(今广西博白县)。辖境同白州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白州。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白州置,治所在博白县 (今广西博白县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博白县及陆川县部分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白州。
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白州置,治博白县(今广西博白县)。辖境同白州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白州。
①南宋庆元二年 (1196) 置,属将乐县。在今福建将乐县南。元废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复置,十三年 (1380) 又废。②一名黄土关、黄土隘。即今福建邵武市西南黄土关。路通江西广昌、南丰二县,
在今浙江余姚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余姚县: 茭湖岭 “在县南五十里。山径峭险,亦四明(山) 之别岭也”。
在今四川九龙县西南三岩龙乡。清置三岩龙土百户。
在今安徽阜阳市东北三里,柳河(又名旧黄河)汇入白杨湖诸水入颍处。明正德《颍州志》卷2:三里湾渡“在州东三里颍水。旧与黄河会处渡,通东北乡蒙、亳二县”。
在今四川射洪县东南洋溪镇。一说在今绵阳市东南涪江畔。《宋书·刘敬宣传》: 东晋义熙四年(408) 伐蜀,“由垫江而进,敬宣率先士卒,转战而前,达遂宁郡之黄虎,去成都五百里”。宋郭允蹈 《蜀鉴》 卷5:
即今河北临漳县故邺县城西南门。《十六国春秋·后赵录》:太宁元年(349),“伏都等攻(石)闵不克,(石)闵、(李)农等攻斩伏都等, 自凤阳门至琨华,横尸相镇”,即此。
在今河北平山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平山县: 淴淴水在 “县西北百二十里,自半山涌出,达于平地,灌田数十顷。又有淴淴水口,正德二年建城,置戍于此”。
即今西藏隆子县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隆子宗。“隆子”,藏语意为须弥山顶。1960年改设隆子县。驻机当。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,治今西藏自治区隆子县机当。1960年撤销,改置隆子县。
在今越南义静省东南奇英、安兴南,为东入南海小溪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“一路自骥州东二日行,至唐林州安远县,南行经古罗江,二日行至环王国之檀洞江。”
西魏置,属番和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西南二十里焦家庄乡者来坝。隋开皇中废入番和县。《清一统志·凉州府一》 “骊靬废县”条谓“力乾”盖即“骊靬之讹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