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置,属普安州。即今贵州盘县北鸡场坪乡。明万历《贵州通志》卷9普安州:弘治五年(1496),“鸡场营长纠党谋杀土官土舍,隆池地方骚动。院道檄知州赖万璵计擒枭示”。
在今海南省临高县北三十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南朝梁太清三年 (549) 置,属吴州。治所在富阳县 (今浙江富阳市)。寻废。南朝梁太清三年(549年),侯景以富阳置,治富阳县(今浙江富阳市)。辖区约今浙江省富阳市一带。后废。
一名淮堰。南朝梁武帝时筑。在今安徽明光市北八十里,浮山村北淮河上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“淮水又东径浮山,山北对巉石山。梁氏天监中,立堰于二山之间。” 《元和志》 卷9濠州招义县: “浮山堰,在县西北六十
1928年上龙土司与金龙峒土司合并置,属广西镇南道。治所在今广西龙州县东上金乡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1951年并入龙津县。旧县名。1928年由上龙、金龙两土司辖地改置,治窑头(今广西龙州县东南上金)
北宋宣和六年 (1124) 改龙平县置,属昭州。治所即今广西昭平县。《宋史· 兵志六》:昭州有昭平砦,县以砦名。南宋淳熙六年 (1179)复名龙平县。元属平乐府。明洪武十八年 (1385)省入平乐县,
明万历时建,属宁夏中卫。在今宁夏中卫县西南三十里。清设守备驻防。
即今新疆沙湾县东北玛纳斯河东沙门子村。清光绪《旧刊新疆舆图》绥来县图:西北有沙门子。
又名升高山。在今安徽萧县南十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9萧县: 胜高山 “东接丁公山。山阴有黑坞,约三亩许。夏秋积雨其中,染人衣,即成黑色云”。
在今河北柏乡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柏乡县:午河在“县西十里。源出临城县西北诸山,东南流入县境, 又东经县北三里,下流合于野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