叱滩
一名人鲊瓮。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西二里。南宋范成大《吴船录》卷下:“未至(归)州数里,曰叱滩,其崄又过东奔(滩)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74归州:叱溪“在秭归县。《旧经》云,水石相激如喷咤之声,一名人鲊瓮。在雷鸣洞之南。分三咤,官槽口为上咤,雷鸣洞为中咤,黄石口为下咤。咤心大潭如瓮,故号人酢瓮”。
一名人鲊瓮。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西二里。南宋范成大《吴船录》卷下:“未至(归)州数里,曰叱滩,其崄又过东奔(滩)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74归州:叱溪“在秭归县。《旧经》云,水石相激如喷咤之声,一名人鲊瓮。在雷鸣洞之南。分三咤,官槽口为上咤,雷鸣洞为中咤,黄石口为下咤。咤心大潭如瓮,故号人酢瓮”。
西魏改略阳县置,为德广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东。隋属襄阳郡。唐贞观元年(627)废。古县名。西魏改略阳县置,治今湖北省宜城市东。属德广郡。隋属襄阳郡。唐贞观元年(627年)废。
西汉惠帝四年(前191)置,属北地郡。治所在今宁夏吴忠市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师古注:“水中可居者曰州。此地在河之州,随水高下,未尝沦没,故号灵州。”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元初三年(116),“度辽将军
即今湖北监利县东南八十四里白螺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古青神渠。在今四川青神县北。《元史·河渠志》: “嘉定之青神,有堰曰鸿化,则授成其长吏,应期而功毕。” 即建于唐太和中,为僚族张武所开,历代维修,扩大灌溉面积。明嘉靖间复开截江水,“直灌田四十余里”。
古海峡名。一般以为是指新加坡海峡。或谓为满剌加海峡,乃取其广义,指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中间之海峡而言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附 “广州通海夷道” 云: “又五日行至海峡,蕃人谓之质,南北百里,北岸则罗越
在今新疆霍城县西北。《新唐书·苏定方传》: 显庆间,定方 “勒兵进至双河,与弥射、步真合,距贺鲁所百里,下令阵而行,薄金牙山。方贺鲁将畋,定方纵击,破其牙下数万人”。
北齐天保七年 (556) 改颍川郡置,治所在今河南郾城县南。隋开皇初废。北齐改颍川郡置,治长社县(今河南临颍县西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
即新住镇。今陕西西安市东北新筑乡。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北部。面积39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新筑,人口9500。镇以驻地名。西汉元封年间为漕河渡口,后渐迁住户于此名新住,谐音新筑。宋、元时
一作罗 卜驿。元至元二十三年 (1286)置,在今新疆若羌县。《元史·世祖纪》: “立罗不、怯台、阇鄽、斡端等驿。”
在今海南省琼山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琼州府琼山县: “梁陈渡在府西南。元至顺元年,黎僚叛寇乾宁界,都镇抚谭汝楫,沿江自南建至番诞渡,置堠障守之。明年,‘贼’ 寇石山、新村、梁陈渡,汝楫战不胜。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