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司空山

司空山

①在今安徽岳西县西南八十里。传战国时淳于氏,官司空,曾隐居于此。故名司空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5太湖县:司空山“高耸云表, 上平坦可数亩,谓之司空原”。唐李白曾在此避居达半年之久,有《避地司空原言怀》诗,后人曾在此建太白书堂。《元史·昂吉儿传》:舒民张德兴“袭破兴国德安诸郡,还据司空山”。即此。

②在今湖北南漳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2襄阳府:司空山“在南漳县西百余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南漳县:司空山在“县西北一百三十里。山高峻,西山要地也。……明成化初,贼首刘千斤寇房县,督臣白圭由司空山进讨,平之”。

③在今湖南攸县东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攸县:司空山“南接茶陵州云阳山,连山峻拔,左右有三十六峰。旧名麒麟山,亦名温泉山。南齐司空张岊弃官隐此,因名”。


(1)古山名。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西北。南宋咸淳十年(1274年),蒙古伯颜分三路南侵,其中一路经此。(2)今山名。又称司空原。在安徽省岳西县城西约40千米处。相传战国时有淳于氏,官司空,曾隐居此,故名。海拔 1227 米,与潜山县天柱山遥遥相对。北齐时,禅宗二祖僧慧可禅师,自嵩阳来此居留,遂成名山宝刹。唐至德二载(757年),诗人李白随永王李璘举兵失败后,避居此山,作《避地司空原言怀》诗,希望脱离尘世的烦恼,过“炼丹保清真”的道家生活。后人建有太白书堂,并将诗镌于堂壁。南宋景炎二年(1277年),安抚使张德兴与潜山农民领袖刘源,在此聚兵抗元,建朝天宫殿于石壁之下。今仍存张将军(德兴)洗马池、刀枪洞。太平天囯时,陈玉成曾率部在此安营、练兵。名胜古迹有太白书堂、银河夜月、南岩瀑布、赤壁丹砂、万年古松、二祖禅刹、乌牛古石、“洗马春池八景”,并有大量题刻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得民堡

    在今贵州三穗县西南德明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镇远府邛水司 “荡洞堡” 条下: “又司东南有得民等堡,为戍守要地。”

  • 铁场营

    在今广东罗定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罗定州: 铁场营 “在州东南百里。又东南十五里有惠鸡营,俱嘉靖二十三年设”。

  • 佛爷庙

    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南老县城村。清道光五年(1824)于此置佛坪厅, 1913年改为佛坪县。1925年迁治袁家庄(今佛坪县)。

  • 水特姜长官司

    元置,属思州安抚司。治所即今贵州思南县。明洪武初改为水德江长官司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置,治今贵州省思南县。属思州宣抚司。明洪武初改名水德江长官司。

  • 凌霄峰

    ①在今江西星子县北四十三里庐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5南康军: 凌霄峰 “在庐山昭德观之北。岩石玲珑,周回道左,巉岩万状,乔木干霄。前对五老峰如宾客。此山之绝致也。有朋真尼院,依岩而居”。②即凌霄山。在

  • 田头驿

    明置,属儋州。在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排浦镇。

  • 东固市

    即今江西吉安县东南东固镇。清光绪《庐陵县志》卷3:东固市“在县南一百二十里”。

  • 琅 (瑯) 邪山

    又作琅琊山、瑯琊山。即今安徽滁州市西南十里琅邪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128滁州清流县:琅邪山 “其山始因东晋元帝为琅邪王避地此山,因名之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9滁州: 琅邪山在 “州南十里。晋伐吴,命琅邪

  • 驮鼋溪

    在今广西隆安县西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隆安县:驮鼋溪“发源都结州,流经县西岜空山,又东合大江”。

  • 青山县

    ①北魏置,治所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。隋开皇初废。②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邢州。治所在今河北邢台县西北青山村。《元和志》 卷15青山县:“县界有青山,因名。” 大业二年 (606) 废。唐武德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