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昌郡
①北周天和元年(566)讨浑胡置,属覃州。治所在通轨县(今四川黑水县北)。寻改为覃川荣乡二郡。
②隋大业三年(607)改扶州置,治所在尚安县(今四川南坪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南坪县及松潘县北,若尔盖东,甘肃迭部县南,舟曲县以西地区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为扶州,移治同昌县(今四川南坪县白水江东岸)。天宝元年(742)复改为同昌郡。乾元元年(758)又改为扶州。
隋大业初改扶州置,治同昌县(今四川九寨沟县东北)。唐武德初复改为扶州。
①北周天和元年(566)讨浑胡置,属覃州。治所在通轨县(今四川黑水县北)。寻改为覃川荣乡二郡。
②隋大业三年(607)改扶州置,治所在尚安县(今四川南坪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南坪县及松潘县北,若尔盖东,甘肃迭部县南,舟曲县以西地区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为扶州,移治同昌县(今四川南坪县白水江东岸)。天宝元年(742)复改为同昌郡。乾元元年(758)又改为扶州。
隋大业初改扶州置,治同昌县(今四川九寨沟县东北)。唐武德初复改为扶州。
清置,属靖远营。在今四川喜德县东。有外委驻防。
即答儿海子。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湖。《元史·特薛禅传》 又作 “答儿脑儿”。即“鱼儿泺(2)”。
即今河北丰润县西三十里白官屯镇。清于此设堡。
在今新疆乌什县北境。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卷2:乌什西北“毕底尔卡伦北曰海奇山,又东曰色勒克塔什山,又东曰奇什罕布拉克山,又东曰英阿喇特山,又东曰蒙科素山,又东曰科克巴什山,又东曰伊底克山,又东曰臻丹山
清雍正十一年 (1733) 升徐州置,属江苏省。治所在铜山县 (今江苏徐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新沂、宿迁以西,及安徽砀山、萧县地。1912年废。清雍正十一年(1733年)升徐州置,治铜山县(今江苏徐州
又名茅山。在今安徽宿州市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1宿州 “相山” 条下: “ 《志》 云,州北五十里有离山,产符离草,《尔雅》 所谓莞也。县名符离以此。亦谓之茅山。”
即今云南华宁县东三十四里盘溪镇。清光绪 《皇朝中外一统舆图》: 宁州 (今华宁县) 东有婆兮乡。
即今广东平远县南之大柘河。《清一统志·嘉应州》:大柘水“在平远县东南。源出阳洞,东流经关上,合河头溪”。
元至元十一年 (1274) 置,治所在鄂州 (今湖北武汉市武昌)。十四年 (1277) 改为湖北道宣慰司,并入潭州行中书省。元至正十一年(1351年)置,治鄂州(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省
即今江苏吴县西十里枫桥乡(西津桥)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长洲县图:西有西津桥。民国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吴县西有“西津桥镇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