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角板
在今辽宁北票市南。民国《朝阳县志》卷4:四角板“在二官营子东北二十里,川州故城即其城处”。
在今辽宁北票市南。民国《朝阳县志》卷4:四角板“在二官营子东北二十里,川州故城即其城处”。
即今四川内江市西南二里公园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内江县:玉带溪在“县西南二里。下流合于中江”。
①在今浙江仙居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台州府一》:水帘洞“在仙居县西南六十里披云山南。有水自山顶悬崖而下,散温若珠帘”。1962年顶建水库,惟大雨时有瀑布。②在今山东泰安市泰山三官庙北。清孔贞瑄《泰山纪胜
明洪武四年(1371)改龙潭长官司置,属施州卫。治所在今湖北咸丰县北二十里龙潭司乡。二十三年(1390)废。永乐五年(1407)复置,属施州卫。后改属散毛宣抚司。清初改为龙潭土司。明洪武四年(1371
在今山东平度市西北二十五里。《寰宇记》卷20胶水县:大豁山,“按伏琛《齐记》云:卢乡城东南有豁口,故曰大豁口,即此也。又有小豁山相连”。
在今江西新建县东北六十里新兴街,为往来大道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二》: 新兴驿 “在新建县西北六十里。旧置新兴铺,本朝康熙十三年改置为驿,今裁”。
元都城。在今北京市区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世祖至元四年(1267),“始于中都之东北置今城而迁都”。至元九年(1272)改名大都。二十年(1283)筑城。蒙人称为汗八里,意即汗城。全城平面呈南北略长的长
又名荆子关、荆紫关。即今河南淅川县西北九十里荆紫关。《金史·武仙传》: 正大八年(1231),仙 “由荆子口东还”。民国初有县佐驻此。白狼农民起义军即由此入陕西。即“荆紫关”。
在今山东诸城市南常山。上有雩泉。宋苏轼《雩泉记》: “熙宁八年春夏旱,轼再祷焉,皆应如响。……乃凿石为井,其深七尺,广三之二。作亭于其上,而名之曰雩泉。”
元置,属新添葛蛮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福泉县东北。后废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福泉市东北。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后废。
①东汉都洛阳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三十里汉魏故城),因在西汉旧都长安之东,故称东京。张衡有《东京赋》。②北周大象元年(579)以洛阳为东京。隋初罢。大业元年(605)营建洛阳新城(即隋唐故城,今洛阳市)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