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垣曲县

垣曲县

北宋改垣县置,属绛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五十七里古城镇。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1959年迁治刘张镇 (今垣曲县)。


在山西省南部、黄河北岸,邻接河南省。属运城市。面积 1619 平方千米。人口22.3万。辖5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新城镇。战国魏垣(王垣)邑、阳狐邑。西汉置垣县,治今县东南王茅,属河东郡。东汉改名东垣县,三国、两晋因之。北魏皇兴四年(470年)改东垣县为白水县,治今县东南古城。为邵上郡治;并设清廉县属郡。北周武成元年(559年)改白水县为亳城县,又置蒲原县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改亳城县为垣县,废清廉和蒲原二县入,属绛郡。义宁元年(617年)复置亳城、清廉二县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为邵州治,五年(622年)废亳城县,贞观元年(627年)废清廉县入垣县,废邵州;垣县改属绛州。龙朔二年(662年)属洛州,乾封二年(667年)复属绛州。天授三年(692年)又属洛州。长安二年(702年)再属绛州;贞元三年(787年)改属陕州,元和三年(808年)还属绛州。五代因之。北宋改垣县为垣曲县,属绛州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作“东垣”,注引《博物记》:“(王屋)山在县东,状如垣。”县因此得名。金兴定四年(1220年)改属翼州。元属绛州,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垣曲县并入绛县,元至元十六年复置垣曲县。明因之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改属解州,八年仍属绛州。1914年属河东道,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3年析县西南部与闻喜、夏县一部成立垣南县,1945年改为康杰县,同年撤销。1947年河南省王屋县第二区划归垣曲县。1949年属运城专区,1954年属晋南专区。1959年迁治新城(今县治)。1967年属晋南地区,1970年属运城地区。2000年属运城市。县以“周围皆山,中垣如曲”,故名。黄河、五福涧河、板涧河、亳清河、允河、西阳河流经境内,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豆类、棉花为主。矿产有煤、铜、铁、铝土、金、石灰石、大理石、白云石、重晶石等。工业有煤炭、采矿、冶金、化工、机械、酿酒、造纸、食品、玻璃等。礼垣铁路和东济、侯焦公路经过县境。名胜古迹有中条山森林公园、舜王坪、南海峪旧石器遗址、洪庆观商城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严家闸

    在今湖北黄梅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九江府:严家闸“在江北三十里,接黄梅县界。万历间建,为蓄泄之利”。

  • 都宁县

    ①唐仪凤二年 (677) 置,属纳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南境。《寰宇记》 卷88泸州: “南至土纳州都宁县三百二十里。” 天宝元年 (742) 属都宁郡,乾元元年 (758) 属纳州。后废。②唐置,属

  • 左营

    即今台湾省高雄市北左营区。原名兴隆庄。郑氏治台时军队在此屯垦,称为左营。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)于此置凤山县。乾隆五十三年(1788)凤山县迁治埤头(今高雄县)。1945年于此设左营区。

  • 夏港镇

    又名夏浦。在今江苏江阴市西十里夏港镇。宋置夏港寨。清毕沅 《续资治通鉴》: 南宋建炎三年 (1129),“金人攻江阴,至夏港,距城八里而近”。即此。明天顺初,移利港巡司于此。在江苏省江阴市北部偏西,北

  • 马道驿

    在今陕西留坝县东南马道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6褒城县“黄草山”条下:“又有马道山在县北九十里,马道水出焉,注于褒水。又有马道驿,旧有桥曰樊桥,相传樊哙所创云。”

  • 厚丘镇

    北宋置,属沭阳县。即今江苏沭阳县北四十里厚镇村。

  • 斟县

    西汉置,属北海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潍坊市东南五十里。东汉省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潍坊市东南,属北海郡。东汉初废。

  • 黄昏城

    在今山西山阴县北二十五里永静城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山阴县: 黄昏城 “在县北。亦曰日没城,……后魏孝文所筑”。

  • 峡州

    北宋改硖州置,治所在夷陵县 (今湖北宜昌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、枝城、长阳、远安等市县地。建炎中,移治石鼻山 (今宜昌县西北); 绍兴五年 (1135) 复还旧治。端平元年 (1234) 徙治于江南

  • 多云山

    ①在今湖北武穴市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7蕲州:多云山“在广济县十五里。天欲雨,则山先出云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广济县:多云山“在县(今梅川镇)东十五里。多云水出焉,流入罗田县界”。②在今湖北罗田县东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