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伾山

大伾山

一作九曲山。 “”或作“岯”、 “”。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西北一里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东过洛汭,至于大伾。”孔传:“山再成曰伾。”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河水又东径成皋大伾山下,……济沇之水与荧播泽出入自此,然则大伾即是山也。”另一说以今河南浚县城东黎阳东山为大伾,见《括地志》等。《元和志》卷16黎阳县:“大伾山,正南去县七里,即黎山也。”《明史·地理志》浚县:“东有大伾山,一名黎阳山,一名清澶山。”宋人所镌摩崖石刻“大伾佛观”四字,至今犹存。


(1)古山名。又称大邳山、大岯山、九曲山。在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西北。上有成皋故城。(2)今山名。在河南省浚县城东南郊。商称黎山,战国称大伾山,东汉初称青坛山,唐代称大佛山,后复今名。俗称东山。为太行山余脉。山势呈南北走向,海拔135米。主要由石灰岩构成。山上有佛寺道观亭台楼阁百余间,石刻题记300余处。东麓的天宁寺,始建于北魏,寺内五代周显德六年(959年)刻《准敕不停废碑记》,是研究后周灭佛的重要资料。寺后有高27米的石佛坐像,北魏时曾建楼保护,明代重建。附近有藏经阁、龙洞、吕祖洞、禹王庙、阳明书院等胜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蒙州茶焙

    亦作濛州茶焙。北宋属剑浦县。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9南剑州剑浦县: 有 “雷、大熟、濛州、游坑、汾常五茶焙”。

  • 铜川县

    ①隋开皇初置,属新兴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忻州市西。大业初废。②1946年改同官县置,属陕西省。治所即今陕西铜川市北城关乡。1956年迁治十里铺 (今铜川市)。1958年改设铜川市。(1)古县名。隋开皇初置

  • 嘉阳城

    北魏置,即今河北平山县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 蒲吾县 “有嘉阳城”。隋于此置房山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17房山县: “其城内实外险,一名嘉阳城。”

  • 晶溪堡

    在今广东龙门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二》: 龙门寨,“ (明) 弘治中建县,徙巡司于县东黄沙坳,分立水西、晶溪等十八寨于县境。本朝改诸寨为堡,总立龙门寨以统之”。

  • 沈公堤

    北宋筑。在今江苏启东、海门、通州市境内。东起启东市西北吕四港镇,西至通州市东的余西乡。《清一统志·通州》:沈公隄“在州东,海门废县东北。宋至和中县令沈起以海涨病民,筑隄七十里,西接范公隄,以障卤潮”。

  • 金盏淀

    亦名金盏儿淀。在今北京市朝阳区东北三十里金盏乡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顺天府: 金盏儿淀“在通州境,广袤三顷,水中有花开似金盏”。因名。淀早已消失。

  • 恩阳县

    ①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义阳县置,属巴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巴中市西南六十里恩阳镇。大业初属清化郡。唐武德初复属巴州。贞观十七年 (643)废。万岁通天元年 (696) 复置。天宝初属清化郡。乾元初复

  • 喀尔铁盖山

    即今新疆阿合奇县西南喀拉铁克山。《清史稿· 杨芳传》: 道光八年 (1828),“张格尔俟岁将除,率五百骑来袭,中途觉而反奔。芳急驰一昼夜,道及于喀尔铁盖山,歼其从骑殆尽。余贼拥张格尔登山,弃骑走,芳

  • 施甸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十七年 (1384) 改石甸长官司置,属永昌府。治所在今云南施甸县北七里长官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8: “元至元十一年置石甸长官司,后讹今名。” 洪武二十三年 (1390) 属金齿军民指挥使司

  • 姜麽戍

    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南三十里佑君镇附近。北周及隋为可泉县治所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西泸县: “梁置可泉县,隋治姜麽戍。武德七年移于今。天宝末改为西泸。” 《元和志》 卷32巂州: “姜麽戍在西泸县西南三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