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城山
在今湖北通山县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通山县:大城山“高峻环结如城,有四石门,可阶而登。中平衍,广数十亩”。
在今湖北通山县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通山县:大城山“高峻环结如城,有四石门,可阶而登。中平衍,广数十亩”。
在今陕西西安市西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6:“太宗初居承乾殿,武德五年,高祖以秦王有克定天下功,特降殊礼,别建此宫以居之,号宏义宫……贞观三年,高祖徙居之,改名曰大安宫。”
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为南州治。治所在今四川綦江县北綦江北岸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名胜记》 卷18南川县引 《寰宇记》 曰: 隆阳 “取西永隆山为名”。先天元年 (712) 避讳改为南川县。古县名。
即傅险。今山西平陆县治圣人涧。相传为殷武丁的贤相傅说版筑之处。《尚书·说命上》: “高宗梦得说,使百工营求诸野,得诸傅岩。”又作傅险。在今山西省平陆县。相传商傅说为奴隶时版筑之处。《尚书·说命》:“说
即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四十五里兰陵镇。清属兰山县。乾隆六十年(1795)移兰山县丞驻此。即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南兰陵镇。清乾隆六十年(1795年),移兰陵县丞驻此。
宋大理置,属首府大理地区。治所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郊开南村。元代废。
在今青海乐都县北。《后汉书·马武传》:“显宗初,西羌寇陇右……复拜武捕虏将军……合四万人击之。到金城浩亹,与羌战,斩首六百级。又战于洛都谷,为羌所败,死者千余人。”在今青海省乐都县北。东汉永平元年(5
在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大通县:“乌拉珲河西流,汇为二泊,曰三捷泡,曰二龙潭,泊旁地肥饶。”
在今湖南永州市西南。源出鸦山,其水沏底皆石。旧名冉溪,亦名染溪。唐柳宗元改名愚溪,有 《愚溪诗序》 曰: “灌水之阳有溪焉,东流入于潇水。或曰,冉氏尝居也,故姓是溪为冉溪。或曰,可以染也,名之以其能,
在今西藏那曲县西南。唐时吐蕃于山下置蛤不烂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“(閤川驿)又经恕谌海,百三十里至蛤不烂驿,旁有三罗骨山,积雪不消。”古山名。即今西藏自治区那曲县西南桑来拉(桑雄拉)大雪山。唐入吐蕃
元置,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北。明洪武六年(1373)并入卢番长官司。